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侠克)近日,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贾建平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NEJM)在线发表题为“Biomarker Changes During 20 Years Preceding Alzheimer’s Disease”的文章。首次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无症状期到有症状期脑脊液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阿尔茨海默病超早期诊断和精准干预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据介绍,这项研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了长达20年的观察,阐明了生物标志物的时间演变规律,改变了沿用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外周标志物出现时间来套用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为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时间窗指导。
阿尔茨海默病通常分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和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在确诊前有一段漫长的无症状期,是阻止发病或逆转病程的黄金窗口期,这一阶段的识别依赖于生物标志物。与有明确遗传证据可寻的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相比,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时间和发病人群更加难以预测,其生物标志物变化研究需要更大规模队列和更长随访时间,这使实现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防控更具挑战性。
为此,贾建平团队选取认知正常的参与者进行了一项长达20年的SAD生物标志物多中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从基线(2000年)开始,约3万余参与者每隔2至3年进行一次脑脊液检查、认知评估和脑影像检查直至被诊断为AD、死亡、失访、退出或直至研究终点。
贾建平介绍,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反映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前生物标志物变化的纵向队列研究,同时,这也是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领域首次在国际顶刊NEJM发表研究型论著。
贾建平教授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获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Zaven科学成就奖,该奖是痴呆医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每年仅颁发给一位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是首位华人获奖者,被评价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引领者(chief architect),在痴呆机制和诊治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提升了世界中、低收入国家对痴呆的理解、重视和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