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北京9家单位探索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新华网
2024 05/24 09:03:44
来源:北京日报

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北京9家单位探索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字体: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从2020年起,本市在包括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内的9家中央在京单位和市属单位,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调动起他们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目前,9家试点单位的赋权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共完成了63个项目赋权,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新路径。

  在传统的成果转化体制下,科研人员在岗研发的成果,所有权归属于单位。“2015年以前,虽然高校院所也会对完成成果转化的团队给予一定奖励,但比例偏低,很难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成果转化处处长任红轩回忆,2020年,随着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在该中心落地,科研人员可自主选择取得70%科技成果所有权,或10年的长期使用权,“大家的成果转化热情被彻底点燃了。”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杨延莲就是首批参与赋权试点的科研人员之一。利用功能化微球或纳米磁珠,杨延莲团队实现了突破——在人体血液、尿液等体液样本中“抓取”特定的外泌体,从而寻找到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变的蛛丝马迹。该技术已成功落地转化到北京中科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品化和临床应用。

  “中心在岗创业的政策给了我6年时间,让我能够将原始的专利技术转化成产品,最终实现商业化。”10年前,杨延莲就曾尝试推进过一个项目的成果转化,历时3年才进入产品化阶段。这次,她带领团队只用1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试剂盒的产品化开发。“对于初创科技企业来说,节约时间就是节约金钱,10年的长期使用权让我们在决策上更加灵活,可以迅速推进转化。”

  现在,该产品已经进入小试生产阶段,杨延莲正在谋划后续的产品生产线落地,未来几年有望实现较大规模产品推广。“北京是科研和人才的高地,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很大,这对科技成果转化是很好的助力。”

  成果转化奖金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岗或离岗创业人员有政策保障,科研人员可通过创新创业序列完成职称晋升……任红轩介绍,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科研人员免除后顾之忧。同时,该中心还与企业联合打造概念验证平台,科研团队主攻技术,企业则寻找产品的市场落点,让科技成果加速跑向市场。

  “其实更重要的是推动科研人员观念的转变,技术需要匹配市场需求,才能真正走出实验室。”在这方面,任红轩和同事花了不少力气。“很多成果的功效很好,单从材料来说,成本确实也很低。但要走向产业化,技术是否容易实现、产品怎样实现工业化生产、企业运营的成本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成果从产品变成商品,这就需要在前期考量清楚。”通过一系列举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3年的赋权试点期间,共完成14项成果转化,同比增长6倍;转化合同额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50倍。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介绍,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全国地方立法中首创赋权条款,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并能享受到相关收益。同时,赋权改革带动科研人员在研发创新阶段就能考虑到成果转化的可能性、技术路线选择、市场应用前景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前移。后续,本市将在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开展科技成果赋权工作。(记者 刘苏雅)

  (原标题:本市在9家单位探索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让科技成果加速跑向市场)

【纠错】 【责任编辑:杨懿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