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国网人,守护首都“大水缸” 电暖美好新生活-新华网
2024 12/06 15:12:17
来源:国网北京电力

这里的国网人,守护首都“大水缸” 电暖美好新生活

字体:

  在首都北京,密云是个特殊的存在。这里位于燕山山脉南缘,四周被连绵起伏的群山紧紧环绕,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最著名的,莫过于被誉为首都人民“大水缸”的密云水库。以前,“老北京”常说一句话,北京人每喝三杯水,就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

图片

  供暖季到来,记者来到北京密云,看电网人如何护水、保暖、保供,以可靠电力助力乡亲们奔向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图片

  随着220千伏密云西田各庄输变电工程2024年7月投产,密云电网形成昌平—怀柔—西田各庄—塘峪—密云—顺义的环网结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

  
 呵护“无价之宝” 绿电让水而行

  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保护这个“无价之宝”,是北京密云供电公司开展每一项工作前都要考虑好、计划好的大事。

  在密云区石城镇河北村的一处山坡上,35千伏石城变电站依山而建。眺望远处,碧波荡漾的水库映入眼帘。可从前,这座为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和取暖提供可靠电力的变电站,并不在这个位置。

  原35千伏石城变电站始建于2007年,仅5000千伏安的主变压器容量,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2017年初,石城镇计划实施“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需扩建石城变电站。而彼时,原变电站所处的位置已被划在水库一级保护圈内,扩建需要在保护区内施工、运输物资,还会占用一些土地。

  那就变“改”为“迁”!密云供电公司主动请示当地政府,按照保水护水要求将石城变电站新址迁到了远离水库的山腰上。

  “要完成扩建任务,更要护好山水。”密云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王犇说。除了选址,在变电站建设中,供电公司也尽最大可能减少杆塔和线路廊道对林地的占用,及时恢复了植被。

图片

  迁改后的35千伏石城变电站。

  石城变电站的变迁正是电力保供与保水护水相融相促的典型实践。

  不仅如此。每到迎峰度冬、迎峰度夏等关键时期,密云供电公司都会采用“人巡+机巡”的方式对密云水库沿岸7个镇43个村的供电线路及设备开展常态化巡检。同时,在汛期及生态补水期,供电员工重点关注水库的配电设备、沿途的电力线路等,及时前往密云水库潮河管理所了解用电需求,提供用电服务。

  中心“四合一” 保障“煤改电”

  心系密云的好山好水,也心系守护这山水的父老乡亲。密云山区冬日严寒。为让乡亲们温暖过冬,这里的供电人一直在努力。

  11月29日下午3点,密云大城子镇北沟村寒风刺骨,村民刘志刚家里却温暖如春。他一边摆弄着一盆盛放的天竺葵,一边笑着说,去年取暖改了用电,屋里一天都是暖和干净的,养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图片

  村民刘志刚的妻子在家里整理天竺葵。

  “干净、暖和、省钱,晚上再也不用起好几次夜换煤球,能睡个囫囵觉了……”说起“煤改电”带来的好处,刘志刚如数家珍。

  2015年开始,密云供电公司全力推进“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供电员工们克服了实施范围广、山区线路长、施工难度大、作业窗口期短等一个个挑战,完成了涉及340个村12.4万户的电网改造。位于深山里的北沟村是“煤改电”最后啃下的几块“硬骨头”之一。2021年,供电公司还配合北沟村完成了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并网。137户村民装上了屋顶光伏,每年每户可增收约2500元。

图片

  密云供电公司员工开展“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工作。

  “煤改电”的逐年推进,让密云地区的供电负荷逐年大增,用电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2018年起,密云地区用电最高峰从夏季转移至冬季,给冬季电力保供带来很大压力。

  图片

  “现在密云区的冬季用电负荷是夏季的1.6倍,取暖负荷约占7成。”密云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专工陈楠从智能生产管控中心系统中调出了一组数据:2015年刚开始“煤改电”时,电网冬季最大负荷29.37万千瓦。2023年全区完成“煤改电”后,电网冬季最大负荷已达72.96万千瓦。

图片

  “煤改电”后的大城子镇北沟村。

  “‘煤改电’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完成建设任务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保供同样不容有失。”密云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苏峰介绍,为了更好服务冬季取暖用电,密云供电公司在今年将调度控制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供服管控中心、生产管控中心“四合一”,成立了智能生产管控中心。智能生产管控中心打通了各专业之间的壁垒,1个集调度、服务、监控、指挥于一体的综合指挥中枢在度冬期间保持24小时不间断值守,凝聚起保供保暖的合力。“四个中心合而为一,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便于我们对各种情况精准施策,应急抢修工单能够即发即派。”苏峰说。

图片

  密云供电公司智能生产管控中心。

  针对城区各类客户的供电供暖服务保障,密云供电公司于今年9月启动城区供电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统筹运维、抢修力量。该公司将中心城区分成18个网格,台区经理也是设备主人,实现营配业务真正融合,全面提升运维质量、抢修速度、服务水平。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智能生产管控中心正高效运转,各专业力量已准备就绪,全力保障大家温暖度冬。”苏峰说。

图片

  密云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上门走访“煤改电”客户,了解用电情况。


  生态旅游富民 “三零”服务铺路

  山水田园、画境密云,生态旅游是密云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密云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以绿色民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家家精品民宿“镶嵌”在青山碧水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可靠电力的加持。

  图片

位于溪翁庄镇尖岩村的印象云溪·乡里间民宿。

  尖岩村是一座因密云水库建设而整建制搬迁的村庄。搬迁后的村庄位于水源二级保护区,工业与捕捞、养殖受限,人多地少的现状也制约着传统农业的发展。

  尖岩村摸索着适合自己的富民之路,将重点放在了休闲旅游产业上。村里把村民闲置的民房整合起来,引入专业的民宿管理公司集中改造、运营。

  “线缆入地美化村容,增容改造保障民宿用电,给村里400多盏路灯保电……”尖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淑平细数着一件件、一桩桩印象深刻的事。她说,村里发展旅游产业以来,溪翁庄供电所所长汤捍东经常主动来找她说“电”的事,解决“电”的事。

  民宿经营者同样对电力服务赞不绝口。“刚来这里时,我其实心里特没底。”北京密云印象云溪民宿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洋回忆,民房改民宿增加了供暖、洗澡、泳池加热等大量设备,功率一下子增长了许多倍。

  安装设备时,田洋才发现原有的线路只适用于居民生活用电,满足不了民宿的需求。“施工负责人跟我说,改造难度太大,肯定弄不了。”田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汤捍东。汤捍东告诉他,民宿公司可以享受“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田洋申请完成后,供电所很快就出了改造方案并完成了改造。这件事,也让田洋更坚定了在这里发展的信心。

  图片

密云供电公司溪翁庄供电所员工走访民宿经营者。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密云各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民宿、餐饮等行业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密云供电公司积极做好“三零”服务,主动对接相关的村镇及企业,根据客户需要,重新规划线路、加粗导线、增加变压器容量等。同时,结合镇域文旅产业经营模式和用电设备实际情况,在节假日、度冬度夏等重点时段,供电员工上门了解用电需求,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建立24小时服务对接机制,做好各项应急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保障乡村旅游产业用电需求。

  图片

  密云供电公司运维员工检查景区充电桩运行情况,服务绿色出行。

  

  

  

  
【纠错】 【责任编辑:杨懿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