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春运这场中国独有的“人口大迁徙”,是一首写满乡愁与期盼的长诗,新华社历代的摄影记者们,则用他们的相机作为笔墨,一年又一年记录下了这首诗中的动人章节。“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以春运为开篇,通过那些经典照片,让我们再次品味那些被岁月镌刻的温情与感动。
从绿皮车到高铁,从硬板票到电子客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春运的变迁成为时代发展的缩影。人们对春运的集体记忆的改变,更展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如今,回家过年的路更快捷、更舒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愈发多样。随着时代的演进,春运的故事将继续书写,而我们也将在这些变迁中不断见证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2025年春运的大幕已经拉开,我望着南北穿梭的一列列高铁,心中不由得激荡起退休前工作时的记忆。曾经在北京站、北京西站等地,我用相机捕捉着那些关于“春运”的瞬间。无论面对旅途怎样的辛苦,人们都怀着对于“团圆”的信念,汇聚成一股股浩荡的客流,乘坐列车,踏上回家过年之旅。
身为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自1992年起,我便与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年复一年地记录着这场规模宏大的迁徙,也见证着我国交通运输业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打工潮如春潮涌动,流动人口因此急剧增长。每逢春运时节,我国铁路运输便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庞大客流。随之而来的“购票难”、“乘车难”问题,也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那些日夜排队、一票难求的经历,那些车厢拥挤、站立归途的场景,都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篇章。
这是1994年1月22日在北京站站前广场上排队等候上车的长龙,据估计,这一天从北京站上车的乘客达15万人。
1999年2月7日,北京火车站进入春运的第一个高峰日,上下车旅客达13万人。
2002年1月28日是2002年全国春运第一天。北京站在站前广场增设临时售票窗口,方便旅客购票。
1993年1月12日,我拍了一张题为《北京站开始进入春运高峰》的新闻图片,至今我仍旧记得那天在北京站熙攘人群中拍摄的场景。
1993年春运期间,旅客在北京火车站排队进站。
记得那天,我早早地来到人头攒动的北京站拍摄春运。观察之后,我发现候车大厅检票处是反映有序流动最佳的拍摄位置。随即,我与站内执勤铁警取得联系。征求他们同意后,我将候车大厅检票处的一侧铁栏杆作为拍摄点,并上下试了几次,确保万无一失。待候车大厅广播开始检票,我迅速登上有着好几层高的铁栏杆,并用小腿紧紧抵住上一层栏杆来保持身体平衡。屏住呼吸,高举装着胶卷的照相机,对着挥动手臂、高喊“不要拥挤”的一位女铁路工作人员,就是一阵“盲拍”。当天,这张大场景的新闻图片发稿后,由于角度新颖、力度感强,被报纸广泛采用,成为当年春运较为经典的瞬间。
1993年1月14日,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区,车站服务员韩秀琳(右)在为旅客送水。
我那时拍摄春运,尽可能地将“触角”伸向各个方面,除了将镜头对准肩扛手提沉重行囊排队、购票、进站上车的旅客外,更聚焦于那些默默付出的服务者们。比如,车站工作人员为旅客送水服务、北京铁警维持秩序、列车餐车人员为旅客提供可口饭菜、铁路后勤人员为客运列车做好后勤保障服务等。我深知,正是这些人,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让旅客不仅能“一路平安”,更能“旅途愉快”。
北京火车站进入春运高峰后,北京铁路公安处民警一天24小时对上车旅客的旅行包实行严格检查,以防易燃、易爆、危险品被带上车,确保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1993年1月14日发)。
1994年1月30日,北京火车站春运工作进入第二个高峰,当日从北京站上车的旅客约有11万人。这是工作人员许新用电瓶车免费送旅客周凤英老大妈上车。
1998年1月8日, 北京西客站采取增加日勤售票人员、组织义务服务小分队等措施,全力以赴搞好春运。这是工作人员送行走不便的旅客王桂英上车。
2012年1月7日,北京客运段保洁车间人员在擦拭新增春运临客列车的玻璃。
2015年2月24日,京沪车队一组餐车服务人员在上海至北京的T110次列车上为就餐旅客服务。
2009年1月22日,旅客在北京站候车室排队进站乘车。当日,北京站进入春运最高峰,上下车旅客达33万多人,创历史最高记录。
2010年2月6日,一名女铁警在维持旅客上车秩序。当日,北京西站迎来铁路“春运”首个高峰日,上下车旅客突破30万人次。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客运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过年回家轻松地拉个皮箱、背个书包渐渐成为常态。从“大包小包”到“轻松上车”,从绿皮车到高铁列车,从硬板票到电子客票……
1994年1月30日,北京火车站春运工作进入第二个高峰,当日从北京站上车的旅客约有11万人。这是大批在京务工人员在站前广场排队等候上车。
2016年3月3日,京广高铁车队深圳二组乘务员刘蕊在G71次列车到达郑州东站后迎候旅客上车。
如今,回家过年越来越方便,旅途也变得更加快捷和舒适了。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可以有更多方式回家过年,也有更多的人选择过年不回家,而是和家人们一起去旅游。看到这些,让我这名“老记”深为祖国的变化倍感骄傲和自豪!
图/文:唐召明
本期主持: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