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杨淑君)“冰糖葫芦——”大年初一的北京厂甸庙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传来响亮的叫卖声。74岁的“老北京”耿海潮一大早就来请“福”,从小就在附近长大的他,看到庙会上的糖葫芦、风车,就勾起了儿时的回忆。
1月29日,市民游客在北京八大处新春文化庙会品尝特色小吃。新华社记者 杨淑君 摄
琉璃厂东、西街上,造型精巧的各式灯笼高高悬挂,茶汤、驴打滚等特色小吃琳琅满目。人们走出家门,尝美食、赶大集、看展览,祈求新年好运,品味“京味儿”春节的别样滋味。
“京味儿”有何不同?在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看来,北京人过年会准备一些象征性的吃食,比如“杂拌儿”(果脯),从食物的甜味中去感受温暖、希望和亲情。还要吃荸荠,取“必齐”的寓意,体现出一家人团圆的亲情。
1月29日,市民游客在北京厂甸庙会购买特色小吃。新华社记者 杨淑君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京味儿”也延展出越来越多的文化意趣。
“逛厂甸”是老北京人独特的春节记忆,作为中国四大庙会之一,厂甸庙会一直以“文市”特点而著称。
大年初一上午,69岁的北京市民周兰芬走进老字号“一得阁”店内,想为外孙女挑选墨汁。“孩子喜欢书法,今年我们家贴的福字就是她写的。”周兰芬笑着说,“现在的庙会形式更多样,产品也丰富,过年就得热热闹闹的。”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春节既是岁月坐标上的周而复始,也是万象更新的精神寄托。祭祀祖先、打扫房屋、守岁祈福,满满的“仪式感”背后是对过往的感恩回忆,更是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这个春节,天南地北的游客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在“京味儿”文化里探寻独特年味。
1月29日,市民游客在北京八大处新春文化庙会参与敲鼓祈福活动。新华社记者 杨淑君 摄
八大处新春文化庙会上,阵阵鼓声敲出新年的喜气洋洋。“很喜欢这个鼓声,鼓点非常振奋人心,蛇年求个鸿运当头。”游客李进红一边用鼓槌用力地敲击一边说。
泛黄的账本、老式相机、带着时代印记的包装纸……走进庙会里的“老北京时光记忆风情谷”,仿佛踏入过去的北京城,每一处复原的场景都饱含着岁月的痕迹。
家住附近的贾女士与家人在红山照相馆里拍下合影,留下一份属于过年的记忆。“大年初一照全家福,是我们家的一个传统,也是一种‘老北京’的情怀。”贾女士说。
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时。登高祈福、游逛市集、观灯赏花……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年俗文化魅力,许下对未来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