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日前发布,2025年底,北京市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2027年,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科幻产业是科技赋能文化、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领域、新赛道。本市科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3年底,本市科幻产业年均总营收增速26%;科幻企业和机构从2021年底的441家增加至632家,增加了43%;科幻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居于引领地位。
北京集聚的创新资源、活跃的创新主体,正推动一批新技术赋能科幻产业。现在,首钢园已经初具科幻味道,动作捕捉技术能更高效地培训人形机器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音频编解码技术让“全景声”更具沉浸感,全国最大的7D光场采集系统让数字人制作更高效,这些前沿技术都在为科幻影视制作、游戏开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更好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6个方面的34项重点任务,并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底,北京科幻产业强链、固链、延链成效显著,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到2027年,科幻产业承载力明显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加速形成,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展望未来三年,北京科幻领域将培育引进10家龙头企业及60家重点企业,新增8至10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质科幻IP作品,打造不少于10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幻主题展示场景,引育不少于100名科幻人才。
在此过程中,本市将持续建设石景山区科幻产业集聚区,并依托海淀区科技创新资源、朝阳区文化创意优势、怀柔区影视产业基础、大兴区新媒体集聚效应、通州区文化旅游特色等各区域科幻相关资源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积极打造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炫酷”科幻场景,构建“一核多点”科幻产业发展新格局。此外,本市还将支持成立北京科幻领域公益基金,拓宽科幻人才职称申报通道,组织科幻创作赛事活动,以激发创作者活力,并拓宽转化渠道。(记者 刘苏雅)
(原标题:探索形成科幻产业发展“北京范式” 2027年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