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重复使用火箭年内首飞-新华网
2025 02/13 09:40:39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可重复使用火箭年内首飞

字体: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展示的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模型。(记者 和冠欣摄)

  1月13日,捷龙三号火箭一次就将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月20日,谷神星一号火箭第16次发射成功;2月11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一开年,“北京箭”不断刷新纪录。

  群“星”闪耀,北京商业航天正向新目标进发。记者昨天从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获悉,本市正加紧商业航天关键技术研发,含金量更高可重复使用火箭将在今年首飞。本市也推出十大场景,加速商业航天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

  今年“亦庄箭”将发射超40次

  上个月,谷神星一号火箭第16次发射成功。这款中国商业航天的“明星产品”已累计将6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它的“兄弟”智神星一号也将与大家见面。

  “智神星一号将在今年6月首飞。”星河动力公司创始人刘百奇说。智神星一号以煤油、液氧为燃料,可重复使用约30次,让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由于需要在地面回收,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挑战更大。去年,蓝箭航天完成350米及10公里高度的火箭垂直起降回收验证试验,这是可重复使用火箭工程研制的重要里程碑。“今年我们将从研发走向运营、从资源牵引走向市场牵引阶段,将主要的研发力量投入朱雀三号,预计下半年完成首飞。”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全国商业航天产业核心承载区,北京亦庄已聚集空天企业超160家,商业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5%。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亦庄将加速中大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力争2026年前入轨。

  根据计划,今年“亦庄箭”将发射超40次,入轨卫星超130颗,4款新型火箭有望首飞,型谱达到10型;预计到2028年,“亦庄箭”实现发射规模近百次,低轨运力达到1000吨,互联网卫星发射能力达2000颗。

  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揭牌

  昨天上午10点28分,当“小蜘蛛网”试验卫星划过北京通明湖会展中心上空时,会场工作人员使用手机分别往“北京火箭大街”项目建设地和泰国曼谷打了个特殊的视频通话——此次通话依靠的是手机直连卫星互联网。

  “‘小蜘蛛网’是国内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研发该星座的银河航天公司技术人员向记者揭秘了手机是如何直接连上卫星的:会场手机通过安装在会场楼顶的终端设备与卫星进行网络连接,并利用位于北京的信关站,最终与“北京火箭大街”项目和泰国的工作人员对话。

  这次视频通话的画面清晰、声音流畅。透过视频通话,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刘畅透露了北京商业航天企业出海成果。该公司去年率先实现中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出海;几天前又与泰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签约,将在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技术等领域合作,探索更多卫星应用场景。

  银河航天正是亦庄卫星互联网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记者获悉,昨天揭牌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将以“北京火箭大街”为引领,以“空天街区”为依托,梯次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项目,集中形成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科研和智能制造能力。

  同时,商业航天领域的8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昨天也获得授牌,包含可重复使用空天运载器系统设计、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工程力学与飞行控制、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总体集成与应用、天基空间环境探测、高效能空间推进技术、旋转爆震推进技术与应用、卫星互联网应用技术、卫星互联与控制技术等方向。

  十大应用场景加速商业化

  商业航天和自动驾驶是北京未来产业的两张名片。当二者遇到一起,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卫星通导遥技术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场景,将提供低时延高带宽卫星通信、更加精确的导航、更加精确的地图影像,实现人车路互联、信息系统协同,推动商业航天持续赋能高级别自动驾驶。

  这是昨天发布的本市商业航天的十大应用场景之一。除了自动驾驶,十大场景还包括基于卫星互联网的低空运管控制方案、基于卫星通信与遥感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面向消费级应用的手机直连卫星技术验证应用、空间环境生物医药研究与应用等。其中,智慧城市建设场景将依托卫星的通导遥数据、无人机数据、地面感知数据,构建时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各信息要素的数字化、实时化和可视化,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支持。

  商业航天关键在“商业”二字,这一领域的有效商业模式也将在亦庄加速形成。记者获悉,亦庄将实施商业星座试点,推动商业航天在车联网、6G通信、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领域示范应用,培育商业载人航天、在轨作业、月基制造等未来业态,推进空天地多网融合,打造商业航天、低空技术、自动驾驶、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城市系统融通“一张网”。(记者 曹政)

  (原标题:瞄准关键核心技术 加速商业航天应用 北京可重复使用火箭年内首飞)

【纠错】 【责任编辑:许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