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氢气生产方法,通过新型催化剂可从源头上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高产率氢气生产。这项突破性成果2月1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氢能作为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当前全球加速开发利用的重点之一。然而,包括乙醇制氢法在内的传统的化石燃料制氢方法一般耗能巨大,通常需300至1200摄氏度的高温,且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北京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等机构历时十年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铂-铱双金属催化剂,成功破解了传统乙醇制氢的技术瓶颈。通过此催化剂,在仅270摄氏度条件下,就可将农林废弃物转化的生物乙醇与水分子反应直接转化为清洁氢气,实现高产率氢气生产。
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马丁说,这种催化剂通过精准调控活性位点,改变化学反应路径,使乙醇分子中的碳原子被捕获到乙酸产物中,从而实现了在化学反应上不释放二氧化碳,直接生成氢气。
![](202502149a3ed45d7ffe491a8faa1f9e46329a26_37ee596d586e405788d094990ad84a57.jpg)
除具有可观环境效益外,该技术还兼具经济可行性,可从生物质中同时生产氢气和高价值化学品,特别是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乙酸。“化学反应中同时产出的乙酸提升了这项绿色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未来开创一种新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减少碳排放,还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马丁说。(记者魏梦佳)
【纠错】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