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侠克)记者日前从北京市药监局了解到,为解决医疗器械审评中的共性问题,进一步释放审评员精力,未来将积极探索“AI+器械监管”创新模式,启动“医疗器械注册咨询和审评大模型”研发,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注册咨询和辅助审评场景,进一步提升审评质效,该系统预计将于今年实现上线应用。
在《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简称新“32条”)政策引领下,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正以政策精准度、服务加速度与科技硬实力“三轮驱动”,焕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2024年,北京市药监局共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4328件,其中完成首次注册783件;企业对时间要求最迫切的首次注册审评平均用时缩短至43个工作日;共完成注册核查1254件,同比增长7%。
为更好落实新“32条”关于“不断提升审评审批效能”的要求,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今年又推出六项创新审评举措。其中提出,将在今年继续提升“北京器审咨询和预约系统”的使用率,让更多企业在注册申报时享受到贴心、暖心的咨询服务。该系统上线至今,已有790家企业注册使用。
北京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厚廷表示,北京市药监局将持续聚焦企业关切来疏通堵点,不断推出政策“红包”,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