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保安为何如此胆大妄为?保安违法事件为何按下葫芦又起瓢?“黑保安”为何总是打而不绝……
“杂牌军”多于“正规军”
保安服务组织是一种在公安机关主管和指导下,专门为客户提供安全服务的特殊组织。它分为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和内部保安服务组织。两者都是指经公安机关批准,为社会或单位内部提供守护、押运等安全防范的组织。
无论是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和内部保安服务组织,在设立时,首先必须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取得《保安服务许可证》,设立社会保安服务组织的,还要依法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南宁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郑有富说,南宁现有正规的保安服务组织26家,其中内部保安服务组织25家,南宁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是南宁市唯一一家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公司现有保安近3000人,服务于200多家单位。
“尽管我们还有问题,但我们毕竟来说是正规的,保安市场让哪些非法的保安组织给搅浑了。”郑有富说。在2003年初南宁市公安局对全市保安市场进行了摸底调查,仅城北分局和新城分局就分别查出280多家单位拥有非法保安组织。
追求利益漠视标准 过度放宽“先天不足”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保安人员必须具备下列4个条件:年龄一般为18至45周岁,无违法犯罪记录,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但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正规保安还是“黑保安”,其年龄和身体条件一般都没问题,但问题在于有无犯罪记录,是否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些条件大多被“忽略”了。
郑有富说,南宁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在招收保安过程中,在确认有无犯罪记录时,一般要求必须带有当地派出所的证明。然而,大多保安由于来自农村,让他们去派出所开具证明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却是一件麻烦的事。因此,保安服务组织进一步将条件放宽到有村委会的证明即可。即便如此,证明的真实性到底如何,很少有人去考究。
在“招生关”上,正规的保安服务公司如此,更不用说那些非法保安服务组织了。这就为保安市场混乱埋下了隐患。相比之下,保安服务公司的做法还算比较规范。一些单位为了随心所欲指挥保安人员,为了省钱,自己招保安,对招收的“保安”有无犯罪记录,文化程度如何等条件全然不顾。所谓的“保安”招来后,也不经过培训,早晨刚到,下午保安服装一穿就上岗了,甚至有的单位让保安一身兼几职。
社会上一些形形色色的武术学校私自开办保安培训业务,无论从招生渠道,还是从教学质量上来讲都很难保证。南京市公安机关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就一次性取缔了25家非法培训企业。不规范培训、不规范录用,从而导致保安市场培育的“先天不足”。
监管制度亟待健全 联网管理刻不容缓
除上述“招生关”混乱外,监管制度不完善也是造成保安市场混乱的另一重要原因。从南京、南宁等地正规的保安公司管理规程上看,实行总公司——分公司——大队“三级管理”,保安平时工作情况都必须逐级向上级汇报。
比如,总公司规定保安有事必须向大队长或组长请假,但事实上保安基本都是被派驻到其他单位,上没上班,怎样上班,保安要是自己不汇报很少有人知道。许多情况下,只能靠保安本人自觉。平时学习也是一样,按规定保安每周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但学没学,怎样学也完全靠自觉。“这还是好的,有的保安经常不声不响地走了,公司过了很多天才知道。”南宁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郑有富说。
保安档案监管途径单一也为保安市场混乱埋下祸根。许多单位招收的非法保安要么根本没档案,要么就是简单登记一个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等。正规的保安服务组织尽管有相对健全的档案,但只是局限于保安服务公司内部。因此,许多保安今天在这里犯了事,或者因其他事情不干了,明天跑到另一家单位去求职,以前培训的结业证、《上岗证》、《合格证》依然照用,大不了不要这个月的工资而已。而作为接受单位,一方面嫌麻烦费事,不愿去考究其来历,一方面也难以查清其来历。
一些正规的保安公司负责人建议,要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有关部门应尽快对保安档案实行联网管理,这样某个保安若犯事被开除后,想再去别的单位,接受单位可以方便地查到他的情况,同时,是否是“黑保安”,联网管理后一查便知。(记者
王勉 郭奔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