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非常感谢朱彤教授给了我们关于奥运会空气质量详细的介绍,同时对于奥运期间空气质量改变,对于健康的影响也做了初步的评估。我们今天下午的研讨会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八位专家,今天下午精彩的报告,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更多的时间讨论,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们在会后还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进行交流。(会议到此结束)
[
17:45
]
[朱彤]
这里是一个简短的结果,几周前才公布出来的结果,这是我们如何对儿童组进行研究,我们会评估他们在一段时期内的情况,比如说大气中氧化氮组成的量,我们来看儿童呼吸性的疾病多大程度上受到浓度的影响,检查相关性,我们看到PM2.5浓度增加,PM2.5导致学校孩子们呼吸病案例有所上升,在奥运会期间,大气的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得到的一些数据就比之前的数据要低很多
[
17:43
]
[朱彤]
2008年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机会,能够让我们对减排进行大规模的政策实施,时间很短,但是我们也想借此机会研究,我们的这些措施对于大气中化学物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说如何改变臭氧的情况和喷剂的情况,以及人的健康有怎样的改进。
[
17:41
]
[朱彤]
我现在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了有很高的颗粒浓度,我们看到在高浓度期间,主要是减少颗粒,我们必须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是给出的政策建议。
[
17:37
]
[朱彤]
在北京面临空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汽车快速地增长,我们看到达到350万辆车,而且我们看到本地区区域很大,而且有很浓的颗粒,包括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浓度都很高,浓度之所以高,因为经济发展快,以及消费能力很强。
[
17:32
]
[朱彤]
前面的演讲者对于空气污染,包括对健康的影响怎样,以及中国的标准和WHO组织标准差距如何做了演讲,我下面谈一下奥运会召开期间空气质量情况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奥运期间减排以及污染控制的措施。
[
17:30
]
[主持人]
谢谢陈教授,陈教授把关于中国空气质量和WHO空气质量标准差异和修订标准的思考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对于今后关于中国标准的考虑很有参考价值。下面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朱彤教授就奥运空气质量和健康效应做演讲。
[
17:28
]
[陈秉衡]
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都可以找到一些阈值,但是在天津的案例当中却没法找到一个阈值,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真正存在一个阈值,也就是PM10,也就是颗粒物10对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一个阈值,这对我们未来做大气质量标准制定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在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任何的定论。
[
17:27
]
[陈秉衡]
第二部分,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尤其我参与WHO组织空气质量指引更新的工作之后,我想中国用什么样的方法改善空气质量指标,总的来说,我们必须充分地考虑完美科学指标和公共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虽然在空气污染和健康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可以表明,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像前面两位专家说到。
[
17:23
]
[陈秉衡]
事实上污染的程度是稳步下降的,但是我们现在做一些事情,就是北京的PM10污染程度,是100微克/立方米,这是从2003年开始到2007、2008年,我们可以看出水随着时间的变化,有部分降低。
[
17:20
]
[陈秉衡]
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标准的差距也非常大,而在另一方面,它对健康的影响又是非常地重要,而研究得出的结果,在各国也是非常相似的。
[
17:18
]
[陈秉衡]
非常感谢主席,我也要感谢我们的主办方把我邀请到非常重要的论坛上,就这个重要的问题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看法。我在很多年前就曾在北京大学的论坛上进行发言,今天我非常高兴回到北京大学的论坛,今天我要谈的课题是中国大气标准的问题。
[
17:16
]
[主持人]
下面请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陈秉衡教授做报告,她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多年,同时在上海和国内开展大气污染和健康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在环境健康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
[
17:02
]
[Bert Brunekreef]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要有其他的研究来表明,在这样一个图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距离交通场所的远近和患哮喘频率关联的关系。
[
17:01
]
[Bert Brunekreef]
即使在非常低水平的浓度量的研究下,在六个城市当中也很难找到长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总的来说,我们能够得到的结论是,随着细微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的确会对人的健康、疾病和死亡率有一定的影响是相关联的。
[
16:56
]
[Bert Brunekreef]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来自亚洲和中国的报告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中国和美国、欧洲之间,不同国家的人对空气污染所采取的举措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都有相互借鉴的作用。
[
16:52
]
[Bert Brunekreef]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那几天有一个医生应一个病人邀请,去病人家探访,但是由于空气质量太糟糕,所以他在外面驾车走了好长时间,没有找到路,没有找到病人的家,在那段时间他就没有办法,所以只好给他的盲人病人打了电话,让那个盲人的病人带他从自己的家到另外一个地方,因为盲人病人平常走路不需要看见,所以到最后才达到了去病人家的探访。
[
16:48
]
[Bert Brunekreef]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到非常著名的北京论坛,在这里探讨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来自荷兰一个很小的国家,在欧洲的西部,我们的人口比较小,我们的整体国家都在海平线之下,我们对环境的变化非常关注,尤其是对环境变化,像不令人乐观方向发展的话,我们整个国家都会非常地关注。
[
16:42
]
[主持人]
下面请Bert Brunekreef,荷兰健康项目的专家做演讲。他在欧洲关于环境和健康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和中国也有很多的交流,请他谈谈环境到健康,特别是区域到全球影响方面的思考。
[
16:38
]
[Kirk Smith ]
生物燃料非常低,很少的微粒,因为提高的能源使用效率,从17%提高到4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低了很多,而且微粒的排放也降低很多,从1.6减到0.26,这是计算的结果。
[
16:36
]
[Kirk Smith]
臭氧是在增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沼气的排放,最近WHO健康委员会指出,你必须要接受一定的臭氧层的标准保护人们的健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确实看到臭氧的变化情况对我们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
16:33
]
[Kirk Smith]
全球的排放,全球的沼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相当的,沼气导致更多全球的变暖,十年间我们看到沼气仍然在出现,事实上是二十年间导致,事实上占比率会更大一些。
[
16:29
]
[Kirk Smith]
我们知道中国对于以上几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家庭的燃料和外部的排放,因为中国国家确实很大,同时我们看到中国使用燃料方面的效率比较低,这是健康组织的一个图表,现在进行了一个对比的研究,全球的数据库显示到在不同的因素,不同的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这个结论。
[
16:28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Kirk Smith教授]
很高兴来到这里,能够再次来到北京论坛,我上一次参加北京论坛,来到中国非常高兴,这里有很多的朋友和同事,在过去25年里,我们看到北京中国发生非常大变化,尤其在农村地区也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
[
16:26
]
[主持人]
我们开始今天第一场报告会的后半段,在上半段研讨会两位专家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我们从生态文明持续发展这方面的主题转到环境与健康,从中国的环境形势来看比较严峻,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是存在同样的问题,今天邀请到环境健康领域有非常深入研究的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首先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Kirk Smith教授做演讲,他和中国有很多的合作,对中国问题有比较独到的看法,下面请他进行演讲。
[
16:14
]
[胡鞍钢]
为什么说中国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发展二十一世纪新的工业革命,因为即便是发达国家像英国政府也是在2003年才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另外学者也都在不断地研究和讨论。我想到底绿色经济是什么,或者说低碳经济是什么,我们还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之中,但是我想方向是比较清楚的,它必须使得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脱钩,这是基本的思路。
[
15:46
]
[提问]
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叶老师和胡老师,我想问叶老师的问题是说,我们强调生态文明,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中国现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群体性事件和群体性冲突不断加剧的情况,以您的经验和研究,您觉得目前中国最需要解决核心问题是什么,以此缓解急剧冲突的社会矛盾。
[
15:42
]
[主持人]
非常感谢您非常出色的介绍,介绍日本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经济发展和您自身的观点,非常感谢。
[
15:41
]
[Kenji Horiguchi]
从能源安全向越来越多的能源自给自足观念在发展的道路上,美国现在正在向他们的汽油当中掺加乙醇,并且制定为法定的做法,从而减少对外来进口原油需求,尤其是从中东进口原油的需求,汽油的供给是非常有限的,以乙醇为代表的生物燃料,尤其是用可代替资源制造出来的原料是碳中性的,同时可以减少对石油、汽油资源的使用。
[
15:40
]
[Kenji Horiguchi]
日本的农业现在已经成为了弱势产业,这个问题和这篇讲话的结论有关。日本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农业的资源向工业、城市地区进行转移,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工人从农村项城市移民,很多大量的土地都开始进行非农业化生产的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农业经济现在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无论是生产力还是人力上都是非常低效的产业,但是无论如何,我将在总结的时候谈一下这个问题。
[
15:37
]
[Kenji Horiguchi]
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和监管的问题。从日本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制下的经验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出有几大原因: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叫日本的奇迹,所谓日本奇迹也就是在日本战后六十年代的时候取得巨大的发展,包括非常稳定的国际性的因素,比如说长期固定汇率,360日元兑1美元的汇率,是长期稳定下来的。大家都不相信,但是我认为在那个时候,的确汇率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
15:36
]
[Kenji Horiguchi]
非常感谢主席的介绍,非常感谢大家邀请我来到这里发言。北京我来过几次了,这次我来的季节实际上非常适于在中国这里走一走。
[
15:24
]
[主持人]
谢谢胡教授做了一个很精彩的报告,他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说明,并且用了一个中国梦阐述了想法,也阐述了过去走了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也为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提出自己的设想,下面请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校长Kenji Horiguchi教授,他是著名的农业经济专家。
[
15:23
]
[胡鞍钢]
中国有没有可能或者如何实现绿色贡献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因为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发展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这包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
15:22
]
[胡鞍钢]
如果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从1850年以后,到2005年,一百多年的时间,世界所积累出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占了将近85%,这就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具的拉大,也就是说传统的工业化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进入二十一世纪,我称之为世界开始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它不是黑色工业革命,而是绿色工业革命,也就是说要从机要生产含素,我们所说的要和谈排放脱钩,发展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制造绿色商品和制成品,实行绿色消费。
[
15:15
]
[胡鞍钢]
我们简要概括一下过去的30年,中国对人类做出哪些较大的贡献呢?我把它概括为3个方面:第一,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如果我们根据世界银行2007年最新的数据库计算的话,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10.13%,大大高于世界通期经济增长率3.40%,中国对全球的新增GDP的贡献是27.87%,美国的贡献是18.55%,也就是说中美两国贡献就已经接近世界的46%、47%,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15:14
]
[胡鞍钢]
谢谢唐院士的介绍。今天我没有准备PPT,但是我准备了一个文字稿,今天中午还在修改这个文字稿,我谈的标题是“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绿色贡献”。
[
15:07
]
[主持人]
谢谢艾博士!艾博士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符淙斌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对于季风的问题、季风带的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代表中国一直在参加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下一位发言的是胡鞍钢先生,他是清华大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国情问题专家。
[
15:06
]
[艾丽坤]
我们还将观察系统统一起来,比如通过卫星进行观察,通过对大气的观察和土地的观察,以及进行数据的整合,在我们行业中有一个术语,模型的统一,将不同的模型都汇总起来,从社会经济学的模型到土地使用的模型等,这就是我们所进行统一的研究的项目,谢谢大家!
[
15:01
]
[艾丽坤]
在过去的十年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在亚洲地区变得越来越密集,人们就开始在想人类的活动究竟在如何影响着季风性气候本身,就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
15:00
]
[艾丽坤]
水资源方面的变化情况,这张图表示冰川在逐步地融化,在过去两百年的时间里,冰川大概减少了两公里,但是在过去的25年的时间里,冰川减少了850米,所以看到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
[
14:56
]
[艾丽坤]
符老师身体不适。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北京论坛,我知道北京论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坛,搭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各个不同的学者进行交流。我的讲话主要想谈一下对气候变化有什么样的看法?
[
14:53
]
[主持人]
谢谢叶教授,我个人认为叶教授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短短的20分钟,含义是很深的,也是值得大家很好思考的。下面第二位发言的是符淙斌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研究员,符淙斌先生是著名亚洲季风和气候的专家。
[
14:49
]
[叶文虎]
大家知道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莱斯特.R.布朗,在2002年就明确指出一句话:“中国正以自己的经历告诫世人,西方的发展模式对中国是不适用的,对全世界也将是不适用的”。
[
14:47
]
[叶文虎]
对这样的危机,世界很多国家很多专家学者和很多企业家都做了很多的罗列,现在看来奏效不大,原因何在?我个人认为,在理论上和基本理念上的原因在于:1:忽视自身与自然的一体性。老是把人与自然割裂开来,老是想征服自然。2、忽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一体性。人和人类社会离开了自然环境一天也不能存在,从而把自然环境当做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有无限大支撑能力而且是无声的背景。
[
14:46
]
[叶文虎]
不同文明时期的主要特征。在三个文明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组织方式的不同,主流的财富观也不同。简单回顾人类文明的演替,我们得到以下的启示:人类社会的运行始终在处理这两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
14:44
]
[叶文虎]
人类文明,如何认知。以往的研究同样是对人类文明这个词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这儿只举出一种来,比如史学界的专家普遍认为: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就是在这之前无所谓人类文明。
[
14:26
]
[叶文虎]
人类自诞生以来,已历经了无数的岁月,现在正处在工业文明时代,这是我们大家的共识。但是历史、人类的脚步不会停下来,还将继续往前走,但是往哪儿走呢?
[
14:25
]
[叶文虎]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到这个论坛上来,把我的看法和大家交流,听取大家的宝贵意见。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走向生态文明",报告的内容分为五个方面。
[
14:24
]
[主持人]
谢谢张院长。下面我们请第一位专家发言,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文虎教授发言,他是中国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专家,叶教授的讲演的题目是“走向生态文明”。
[
14:17
]
[张远航]
我想在今天分论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研讨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些最新的成果,着重讨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理论和实践,同时也要诊断中国和世界应对环境与发展所提出的一些挑战,以寻求社会进步和人类共同繁荣的路径。
[
14:16
]
[张远航]
对过去30年发展道路的反思、分析已经认为,传统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道路显然不是很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此中国要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
14:14
]
[张远航]
正如大家从上午四个主题报告中看到得那样,在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年均GDP增长率平均超过10%,人均GDP已经超过了2000美元,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提高
[
14:10
]
[张远航]
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在风景宜人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北京论坛--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分论坛的报告会。在这儿我首先代表分论坛组委会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向各位来宾、专家表示的欢迎!
[
14:05
]
[主持人:唐孝炎]
各位来宾,下午好!现在我们开始北京论坛分会场--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第一场报告,第一场报告一共有5位发言人,现在先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教授致辞。
[
14:04
]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频道将于11月7日14:00至17:30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
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