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军] 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
|
[主持人] 今天特别感谢张院长作客新华访谈!,也欢迎您再次来到我们演播间,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
[
|
[张会军] 先把自己家的事做好,然后咱们家的事才能影响别人。
[
|
[主持人] 应该说中国电影还是特殊的文化产物,无论说在国内还是国外,传导和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还是要把当下做好。
[
|
[张会军] 《舌尖上的中国》《甄嬛传》《媳妇美好时代》,他们做的时候这个片子能在国外市场会好,国外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研究,什么东西打动了人家,什么东西适应人家的市场,什么东西宣扬我们国家历史文化和光辉灿烂的民族的东西,我们要研究这个,在未来的作品当中考虑的时候,就要突出和强调这些。其实人家看你的东西,要最精华的东西,最好的东西,肯定不是糟粕,所以我们将来的电影,很有可能纪录片和动画片能够走出去,这些东西很容易沟通和交流,生活习惯没有界限,没有限制,而且视觉影像必须丰富,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带有东方的神秘或者中国的魅力,所以这种东西将来可能会走出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们是在后来10年当中,很多东西才“走出去”,中国电影起步繁荣刚刚十来年的功夫,闷头好好做十年,可能我们的东西大大会出去了,别着急。
[
|
[张会军] 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很长远的道路,我觉得也很近。比如说,纪录片走出去的情况比故事片要好,特别是描写京剧、民俗、餐饮、历史和文化很多纪录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先不必着急,先把国内的市场做好,国内市场火了,国外的市场,这个片子在国内为什么这么火,我们一定要买来看看,比如说像很多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还有一些电视剧《甄嬛传》《媳妇的美好时代》,那就说明可能我们的某些东西针对那些国家老百姓的胃口,宣扬某一种亲情、友情、家庭和社会的氛围,从观念上来讲,我们目标是要把他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走出去,这肯定是要做的,但是我们更多是研究,不要研究怎么样走,而是要研究拿什么东西往外走,把什么东西拿出来,不用走,人家就给你端出来了,内容为王,还是要把东西做好了。
[
|
[主持人] 现在我们看到中国人特别喜欢国外的影片,国外的大片,您觉得中国电影如何才能“走出去”呢?
[
|
[张会军] 说明这个片子是口味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影片质量问题。《小时代》因为在国外小说出版我估计量不是很大,或者没有翻译成外文在多个国家出版,国内市场很大,这也是决定他大部分能够吸引很多年轻观众。再一个就是说,现在有很多粉丝群、影迷群、观众群冲着感觉和口味、风格去的,我们要冷静地看,不能说在海外票房不好,这个片子就不好,也不能说这个片子在国内的市场特别好,这个片子就特别好。这个片子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在这个片子里面,很多观众找到了共鸣,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是看到了自己向往的一部分生活或者是他们这些人剧中的主人公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圆了自己这么一个梦,或者在影像当中找到了情感寄托,这些是吸引这些年轻观众好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可复制的。很多人说,我下面再做就类似于《小时代》,这种片子跟风重要不重要,我觉得市场说得算,但是作为电影的投资人一定要谨慎,复制别人的东西不会有新意,人家也觉得你没创意,还是要有创意的东西好。
[
|
[主持人] 最后回到中国电影这个话题当中来,我们看到目前《小时代》在国内的票房很火爆的,但是在海外的市场好像还挺惨淡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
|
[张会军] 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标准,我们更多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性格很开朗,能够全面发展,不要有偏执的东西,文化课好的孩子,一定在专业上也非常好,只是专业好的孩子,有可能文化课上会出问题,出问题我们也帮不了他。我要告诫的是,艺考的学生,当你选择了,你就不要犹豫,要义无反顾去做。我也要告诉家长,我们要认真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分析,他适合什么?他能做什么?不要盲目,不要把我们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但是他选择了,我们要支持他,我觉得这样就好了。
[
|
[主持人] 您自己有没有去艺考的孩子有您自己的一个标准,比如说您更喜欢哪一类的孩子?
[
|
[张会军] 以我们学校来看,很多学生专业不错,文化课不行。我想录也录不了,为什么?因为已经设定了一个标准,分不够,我想录他,见不到他,电脑里进不来。再一个家长不要有盲目性,给孩子一定要从长远打算,你选了这个专业,你将来要为这个专业奋斗,要甘于这个专业所带来的寂寞,也要敢于承担这个专业对自己带来生活种种不便,或者是乐于为这个专业自己默默奉献。考艺术专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可以圆很多的梦,但是我觉得我们更多要有自知之明,你具备了条件才去考,我觉得这才有希望。
[
|
[张会军] 这是一个好事,原来年轻学生想从事艺术专业,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当中设置这些专业比较少,学校也比较少,在当下有很多学生,每个人自己有一些特长,比如说会音乐、舞蹈、器乐、美术,还有从事表演的,还有从事动画的,这些人为了圆自己的梦,年轻人都有梦,愿意通过上学的方式学到这个专业知识,从事这个行业,任何一个年轻人有这种想法都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你们有梦想,不断追求,来实现。但是“艺考热”当中也有一些问题,很多孩子平常高中的时候不太爱学习,或者不太注意学习,偏废了一些学科,艺术院校分数比较低,通过这种方式能上一个学或者将来不学数理化,也不学其他的东西,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现在看娱乐市场、艺术市场、文化产业,歌舞升平,很繁荣,很好就业,我何乐不为呢?又有名又有利。有这种想法我觉得也是正常的,但是我觉得所有的考生要端正一个态度,首先你具备什么,你具备不具备从事专业的条件。你有没有为这个专业奋斗或者是追求,或者是实现自己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如果说一般的喜欢就算了,你就别考了。如果说特别喜欢,我特别热爱,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鼓励还是考,但是我觉得所有高中生应该有一个提前亮,要早一点做一些准备,做一些复习,在网上查一些资料,甚至要把自己的文化课做好。专业课过了,文化课不行也不成,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
|
[主持人] 再问您一个电影产业以外的题外话,我们都非常关注“艺考热”,咱们都知道电影学院门槛很高,每年大批的学生,万里挑一,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话题呢?
[
|
[张会军] 要保护,保护这个市场,保护这些人的积极性,保护观众的利益,这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
|
[主持人] 还是要保护他。
[
|
[张会军] 电影分级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是电影法规当中一个小的问题,我们要把矛盾焦点放在这儿就没意思了,而是制定特别大的法,要保护这个产业。产业问题解决了,那些问题就很好解决,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包括现在在生活当中有民法、刑事法、婚姻法,这个法那个法,都是约定不同层面的事情和层面的人。我们有网络法,可以约定,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什么,这些问题很好解决。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所有的电影法规制定一定要保护这个产业,一定要帮助这个产业繁荣和发展,一定要促进这个产业人的积极性,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包括如何能够将市场份额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做大,越来越做好,不让投机倒把的人,投机取巧的人,别有用心的人做其他的事情,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
|
[张会军] 在全国两会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们不要讨论电影分级的事,分级是特小的事,其实我觉得要制定关于怎么样促进电影工业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法律的东西。特别是怎么样防止盗版,怎么样瞒票房,怎么样尊重所有电影从业人的知识产权,怎么样能够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怎么样能够杜绝电影当中一些不该有的东西。甚至我们规范我们的电影投资制度,投资的法规,电影秩序和电影市场如何保护?我觉得应该有这样一个大的东西来管。
[
|
[主持人] 您给做电影的人增加了很多的信心。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的市场的确是百花齐放,形态各异,很多优秀的影片不断呈现,您自己是否会赞成这种电影的分级制度呢?
[
|
[张会军] 这几年电影票房的比例,特别是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比例比去年提高了很多,饭还是自己家的香,说一千道一万,天天给你来披萨和汉堡包,我想没人愿意吃,还是愿意吃打卤面、吃饺子,还是愿意吃麻婆豆腐,吃家常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电影人要认真坐下来研究,这么大的市场,这些年走过的道路,用什么赢得这个市场的份额,看观众的反馈,要研究这些作品,要研究这些东西,实际上慢慢会做好,不要怕,这个世界就是竞争的,最终下来之后靠我们的实力和智慧,规则就是规则,规则定了以后,不一定是制约咱们,还是制约别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乐观。
[
|
[张会军] WTO以后,实际上中国电影产业对这个预期或者是心理都有一个准备了,特别是最近谈到的MIX和3D电影分帐提高比例了,其实我很早就说过一句话,再好吃的东西,天天给你吃,你也不会觉得好吃。中国人看国外电影看得比较少,如果将来电影看多了,国外的垃圾电影也一大堆,好莱坞也不是每一部全是特别好的电影,只不过在引进的过程当中,引进的人对市场的判断,对观众的判断,替我们先判断了,也没准他的判断可能是对的,观众都愿意去看,有好的票房,也可能观众觉得不认可你的判断,票房就不好,他的引进是有风险的。其实我觉得美国人现在也在研究中国市场,中国是古老的国家,文化底蕴这么深厚,什么事不能轻易凭想象能解决,他现在几个方式,一是跟我们合拍,再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加入中国元素,比如说像熊猫、环境还有中国的演员,通过这些增大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以后还有别的想法,凡是人类可以想到的窍门和方法都会用,这个无可厚非。但是观众看的还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我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关系,陶冶我的情操,提高我的个人品位和认识,或者是给我带来愉悦的东西有没有。像这种东西,我们看美国电影这种电影有,但是也是不多的,我们不要惧怕市场打开,其实我们讲改革开放前,我们那会儿也是闭关自守,市场没有完全打开。打开以后,大家突然发现,外国货并没有进来,反而咱们的产品出去了,中国人聪明,中国人的制造和设计非常好,不管是加工,还是自主研发,实际上我们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
|
[主持人] 我们再换一个话题,我国政府已经同意将每年20部海外分帐电影配额之外增加14部分帐电影的名额,按说必须是3D电影和MIX电影,而其票房分帐比例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您认为这样的比例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怎样的冲击?
[
|
[张会军]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电影当中动画片、纪录片还有一些片子都是3D,也呈现出非常好,由于我们国内目前技术起步比较晚,掌握它的人,有,但是不够广泛、不够深入、不够成熟。别着急,中国人很聪明,过一段时间就会学会。实际上我们更多是要从事电影技术制作和电影设备发明的人,要认真研究国外3D电影所呈现出的状态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再做的时候把它做好。3D电影和普通电影是一样的,不是说仅靠视觉刺激将观众吸引,观众看多了会不以为然,更多是靠好的故事好的视觉效果和制作特效的东西解决,但是这些东西需要人才,需要技术,需要设备,需要资金投入,才能慢慢做好。其实我觉得不要着急,中国电影这几年才特别好了,所以我觉得慢慢会更好。
[
|
[主持人] 您刚才说了几部国外的3D电影,您怎么看待中国本土的3D电影的发展呢?
[
|
[张会军] 普通人也有这个问题,普通人虽然不戴眼镜,但是我们可能这两个眼镜数据不一样,这个是近视两百度,这个不仅是散光,那个可能是色弱,那个可能是正常,但是你这两个东西汇到眼睛上以后,可能会汇聚不到大脑里,可能会有双影,但是无论怎么样,3D电影对观众有一种新的视觉刺激和视觉的感觉。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东西给观众,一种像《阿凡达》,通过实拍用计算机做3D影像,再一种像《泰坦尼克》,拿着旧版的《泰坦尼克》用计算机的方式把它做成现在我们看到的3D影像,这就让我们做电影的人需要有一个技术上研究,《阿凡达》这样连拍带合成,需要多长时间,多大成本,多大的投入。《泰坦尼克》这样不可附加不可复制的片子,当年有一定的轰动,现在做完以后仍然轰动。《泰坦尼克》这样的片子从2D做到3D需要多长时间,多少人工,多大的成本。得到的效果,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片库有多少这样的片子可以把它做成3D,做完以后观众不看怎么办?这些都是可能作为我们以后从事电影专业的人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不可一窝蜂,因为3D影院投入是很大的,技术标准和建设功能比普通影院要高一些,但是如果说影院建好了没有作品怎么办?影院还是浪费的,或者作品多了,观众没影院怎么办?这是在制作电影和发行电影,影院这几方需要协调的,随着市场的成熟,会慢慢解决的。
[
|
[主持人] 时间一长还有一点晕。
[
|
[张会军] 3D电影现在来看,未来在中国电影市场是非常大的。第一,形式是新颖的,大家没见过。最早的电影也是戴一个小眼镜,但是没有像现在3D实拍或者电影做得那么真实。再一个,大家觉得这个电影对人们造成视觉的刺激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未来的3D电影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市场。可是也有很多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技术上是没有规范化,是需要研究的。我研究过,我们每个人看到3D影像的感觉会不一样的,他们有人说,戴眼镜的人看了反而比我们不戴眼镜看得影像更为真实,因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眼睛经过校正,戴3D眼镜,两个眼睛垂直和左右,甚至散光、近视全都调好的。
[
|
[主持人] 接下来特想跟您聊一下3D电影,因为我们3D电影热度不减,加上很多因素集中爆发,迎来3D电影小时代,怎么样看待3D电影在中国的市场呢?
[
|
[张会军] 第三,我们还是要在电影当中用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感染观众、吸引观众,在这个当中告诫观众,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生活,怎么样做自己,我觉得这些东西可能是我们做电影人非常重要,需要学习的内容。
[
|
[张会军] 第二,不要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平平常常、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做可能会更好。
[
|
[张会军] 我觉得没有复制性,任何一个电影作品,其实在制作过程当中没有可复制性,即便说好莱坞一些电影拍了很多续集,在观众当中让人家病诟,如何如何和第一集重复,其实我觉得拍续集或者是复制的东西难免有原来的影子,对创作者来说压力很大的,《泰囧》给电影人更多的启示是说,我们要认真分析电影市场,分析我们面对的观众,分析中外电影当中的佳作,他们是靠什么取得成功的。
[
|
[主持人] 您觉得这部电影是否具备了电影工业上可复制性呢?
[
|
[张会军] 如果中国电影有更多像《泰囧》这样,用一个比较小的成本,关注老百姓,能够拍得很好的话,中国电影市场还能做很大很大的。
[
|
[张会军] 《泰囧》有人说是黑马,其实我觉得应该是黑马。中国电影市场的培育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情况,他有了很多的观众,另外他又用了很多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饥饿营销,特别是在网络上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和讨论,使得观众能够知道,这个电影原来还可以这么看。在整个的电影票房当中,其实我觉得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观众还是喜欢,我们也不能有那种错误的想法,观众越喜欢的,就是越低俗的,其实在艺术作品当中,我们更多的是让观众看到我们的作品怎么样打动观众,能够吸引观众,在这个当中教化和感染观众,其实我觉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
|
[张会军] 对。另外这个电影还有一个好处,很多人都没有谈到过,他在电影当中说了很多生活中的智慧和如何做人的东西,比如说三个人物里边,每个人物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实际上也告诉我们,在工作白领层或者普通的工作层不要过于计较,要学会宽容,学会忍让,不要有一些小心眼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在很多的情况下,要学会忍让,学会谦让、包容,而且对别人不要想得特别坏,给自己多留一些严格要求自己的余地,这样我觉得将来可能就会更好。
[
|
[主持人] 现在大家的压力太大了?
[
|
[张会军] 再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泰囧》形态让观众乐的,让观众能够通过去电影院放松心情,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或者是看到了怎么样娱乐自己。
[
|
[张会军] 我觉得这是需要智慧的,《泰囧》这个片子是很智慧,首先在一个比较著名的旅游国家,而且是国内常去的旅游的地方--泰国,这些元素也具备。更主要的是,这些编剧编了非常好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不假,这三个演员也非常聪明,非常到位,做得也非常好,把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很尴尬的事非常巧的事碰在一块,把它编成让人非常可信的故事。其实我觉得就这一点就是一个胜利。
[
|
[主持人] 《泰囧》成为今年票房一匹黑马,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
|
[张会军] 看啊。
[
|
[主持人] 我们再聊点轻松一点,张院长您平时也看电影吧?
[
|
[张会军] 目前为止还谈不上“饱和”两个字,比如说我有一种思路,现在有好多商业机构大卖场,实际上完全是一些经营机构,他可以换位思考,可以拿出一部分空间做电影院,可能现在网购比较多,去商场买东西比较少,他自己经营可能不善,做电影可能就好了。再一种,电影院多了以后才有竞争机制,有竞争机制才好玩,市场才好,你卖三块,我卖两块,观众看电影肯定去两块的电影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换位思考,不能死抱着一种方式去做。实际上这些经济学家或者商业经营家,有他们的智慧,他们可以在市场当中博弈,可以发现一些空间。因为现在我们的导向只是有一种模式,让他觉得要么拿地批地建房地产,里面拿出一块,这个价格也是很贵的,你挂牌买的地,再建电影院就很难。还有就是说,我有钱,我去租一些地方,那也是很贵的,成本下来以后,多少年才能回来。既然让人家经营就得让人家挣钱,这些思路换一下可能会更好。
[
|
[主持人] 由此我们也有一种担忧,中国电影大屏幕是否会面临着饱和呢?
[
|
[张会军] 他的观点是从市场经营的观点去想的,他看的问题非常准确,他觉得电影院大家都愿意发展,很多政府和机构愿意发展,甚至很多投资方也愿意做。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做电影院的模式只有几种,一种租地方办电影院,还有自己干地产以后拿出一部分空间做电影院,还有一部分就是通过改造、加工的方式建电影院。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如果把它纳入到城镇功能区域规划布局的角度,就像建医院,建公共汽车站,建影院,马上感觉会不一样。现在很多电影院实际上不挣钱的原因,商业地产的租金太贵,加上成本,加上房租水电,可能每张票卖完以后还不够忙的呢。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换位思考。一是要加大对文化设施,把电影院作为一种文化设施来建,文化设施经营理念和开发模式我觉得国家是有政策扶持的。再一点,我们必须要站在比较高的高度上,不能够从纯盈利、纯房地产或者纯高利润的角度来做,而且要把它做好,要解决人均多少万人口当中有一个电影院的高度来认识。
[
|
[主持人] 这是您的观点,您再听听博纳影业的于东在一次采访这样说过,电影院我估计再有两三年就饱和了,因为商业地产没有了,而万达这种大型的购物中心的模式大家都在复制,这些大的地产商已经到达了极限,从政府批地拿贷款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商业地产没有了,电影院动力就没有了,您赞同这个观点吗?
[
|
[张会军] 我在前几届两会上,我们几个政协委员联名给政府写过关于加强城镇影院建设的建议。目前看,中国是13亿人,可是我们只有15000块荧幕。美国有2亿人,有2万块荧幕,按照这个比率的话,如果不按照这个比率的话,市场经济学家或者分析学家或者是做电影市场宏观规划的人应该做一个量化统计,中国怎么也得有五万块荧幕,我知道很多二线和三线以及城镇和县一级的城市,电影院的数量非常少,这些普通的观众或者老百姓看电影去哪里看?我当时提到了几个问题,我希望政府能够加快城镇影院的建设,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建设。
[
|
[主持人] 我们这边还有一个数据,中国的电影从2002年1500块荧幕,到2012年突破了一万大关,用了十年的时间,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块大屏幕的缺口?
[
|
[张会军] 另外一方面,这也是我们所面对市场的新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这种情况,商品口碑是不好,可是大家还在用,但是在用,我觉得也会有一些信息反馈,对制造方可能下次产品制造当中会不断改变。其实电影很难,都说是遗憾的艺术,大家原来觉得电影是高不可攀的东西,随着数字化的技术发展,今天做电影更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觉得做电影可以挣钱,做电影可以使自己成名,做电影可以让自己站到导演的位置上,其实我觉得做电影还是很难的,这些电影人也是在用心在做,如果有什么不好,其实谁也不是说诚心诚意要做得不好,只是说明我们的观众太聪明了,或者是说我们的观众在市场的情况下,可能对作品更挑剔了,甚至我们可能会对电影更加追求一种完美,不允许你有半点的不好。
[
|
[张会军] 我觉得这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有一种统计方法,以电影的票房论电影的好坏,其实我觉得这是有偏颇的,因为电影在市场过程当中有很大的娱乐功能,票房实际上只是一个指标,现在的情况下,观众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说不好的地方我要去看看怎么不好,到时候我好在网上有发言权,如果我没有去看过的话,我可能就落伍了,或者我被局外化了,或者我干脆就没有前卫化被边缘化了。现在观众有这种心理,所以我觉得很多观众一方面知道这个有人说不好,可是一方面票房又特好的片子,希望看看究竟,希望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判断这个作品。
[
|
[主持人]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种现象,比如说现在电影院电影票房收入是很高的,但是它的口碑确是很一般化,这是怎么回事呢?
[
|
[张会军]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电影还是比较难做的,我希望我们的观众要寻找和去看自己喜欢类型的电影,这样也从另外一方面反馈和刺激了电影人在制作电影当中考虑,老百姓真喜欢看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未来的制片方和作者在制作过程当中就会不断地关注社会的信息和反馈。
[
|
[主持人] 可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和反思。
[
|
[张会军] 我很同意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电影人在关注到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一方面面临国外电影的竞争,一方面要面对市场竞争。所以现在的电影做得更加类型化和多样化,使得很多片子能够适应不同的观众,让不同的人群能够走进电影院,另外一些,他们仍然在电影当中注意了电影社会的责任,也注意到人类最关心的一些问题,还要考虑娱乐,还要考虑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很多人把电影的娱乐性有点偏激化,其实我个人认为,所谓的电影娱乐性,就是让电影中所表达的东西,让老百姓看了以后非常关注,能够接受,引起兴趣,或者引起更大的兴趣点,这也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并不是说我拍了一个片子,你看了一高兴一乐,然后在网上说点什么东西就好了,那是另外一回事。
[
|
[主持人] 众口难调,大家这种审美的提升也促使了我们在选择电影素材分类上可能有更多的考虑,您本人更推崇哪一类的作品呢?如果您自己来讲?
[
|
[张会军] 第五代到现在来看,第五代已经是50、60岁的人,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理解是建立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所看到的30、40年代的片子或者刚刚解放50、60年代拍得片子,大家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在于,他们能够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假大空的东西,反映很多对中国电影思考和反叛的东西,在今天看来,这种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可是我们要考虑到,电影不能永远这样拍,这样拍的话,年轻观众怎么办?第六代导演写他们的小人物,写命运的跌荡,写命运的求索和写他们最真实和最关心的生活,这是跟他们成长有密切关系。第六代导演的东西很接地气,很生活化,反映他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
|
[主持人] 应该说今年华语影片的市场,这几部片子由新生代导演担当的,而且成绩是不俗的。我特别想问一下张院长,您怎么样看待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和新生代的导演和他们之间作品的差异呢?
[
|
[张会军] 我觉得刚才说得特别对,很多年轻导演出现在中国电影舞台上,我觉得也应该的,也应该他们出来了。现在电影就是年轻人的节目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说徐峥的《泰囧》,解决了喜剧当中小人物命运,还有《小时代》,这个作者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提,有小说的基础,另外有一定的市场和粉丝或者小说迷,所以电影出现以后,等于是再度创作,有很多的突破,满足很多年轻人对这部小说的期待和这部小说视觉化的东西。包括赵薇的《致青春》,也解决了80后这些人,他们对青春的那种怀念。实际上这些年轻导演的出现,我觉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说明是中国电影后继有人。你也不能老是说,那些年长的或者中年以上导演在这儿永远拍他们那类片子。其实我也认为,这些年轻的导演出现是一个特好的事情,把不同年龄结构的人都吸引到电影院,特别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年轻,所以他们特别了解年轻人需要什么,需要在电影院里得到什么,所以他们的一些片子可以跟他们能够接地气,能够跟他们通上血缘关系,所以现在说得《泰囧》《小时代》《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这些片子也是应该的,取得这么好的票房,我觉得也不是说很意外的。
[
|
[主持人] 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的状态,我们还注意到,有几个导演,像徐峥、郭敬明和赵薇新生代导演的出现,这种营销方式改变了,票房刷新也产生了记录,并且观众群和往常也是有所不同的。现在电影产业是否出现大变革的时期呢?
[
|
[张会军] 我觉得现在有一个特别好的,中国电影人特别高兴,谁也没想到,在2013年比2012年中国电影还要好。我记得曾经在2012年年底有人说,未来国外一些电影进入中国的电影票房在2013年不会太好,但是我们谁也没想到,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情况会越来越好。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我觉得是内容比较多元了,比如说《小时代》,比如说《致青春》,比如说《盲探》,包括国外引进的电影,风格不同,而且很有特色,吸引很多观众。
[
|
[主持人] 张院长,刚刚过去这半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应该是极具戏剧化的,咱们举例来说,从近期上映两部电影的票房说起,《小时代》突破了4.11亿元,还有一部电影就是港产佳作《盲探》,内地票房21天突破2亿元大关,您怎么样看待国产电影市场呈现这种票房井喷式的爆发呢?
[
|
[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你好!
[
|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终于由量的积累转变成了质的飞跃,那么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票房已经达到了109.94亿元,而这一数据是前三年中国电影全年的收入,其中有四部国产电影票房突破5亿元大关,一大批中小成本的影片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张会军,欢迎您,张院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