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是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于世疆,通州区于家务乡党委副书记、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洪亮,欢迎两位。 [ 15:22 ]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今天我们来关注农作物种业,在2013年12月13日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史无前例作为了第一要务。 [ 15:22 ]
[于世疆(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 主持人好,新华网友好! [ 15:23 ]
[张洪亮(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党委副书记)] 张洪亮:主持人好! [ 15:23 ]
[主持人] 首先请于区长给大家介绍一下,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的基本情况和整体定位吧。 [ 15:24 ]
[于世疆] 一粒种子托起一个民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作物的安全,发展民族种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种业的优势,一个是北京的科研院所,特别是农科院所非常多,聚集了很多专家,尤其是种业方面的专家,在做科研,在做产学研地研究。 [ 15:25 ]
[于世疆] 北京还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品种资源也是种子资源库,很多是集中在大专院校和农科院所里。北京的气候一年四季分明,为种业的科研、示范展示和遴选提供了非常好自然条件。 [ 15:26 ]
[于世疆] 通州国际种业园区的发展得到了农业部、科技部和北京市各级领导部门地全力支持,这个支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第一批已经纳入了国家现代农科城,一城两区百园首个授牌企业、园区;是科技部今年刚刚批复的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建种业之都的核心示范基地;是农业部批复北京唯一的一个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地。 [ 15:26 ]
[主持人] 我们的种业科技园区目前主要承担哪些工作职能呢? [ 15:27 ]
[于世疆] 种业园区是这样定位的,作为全国种业的发展,北京种业园区的发展应该是和甘肃张掖制种基地和海南的种业南繁基地形成相互呼应。 [ 15:29 ]
[主持人] 于区长,打一个比方,如果说我作为种业企业入驻了园区,我在园区里边能够得到什么? [ 15:29 ]
[于世疆] 第一,得到时间,过去种业企业都是租农民的地,实现制种或者是实现品种的试验示范,但是往往带来的问题,稳定性差,可能租两三年,农民不再续租了,这样业企业第一不敢投入,第二会产生很多围绕种子收获、管理和数据采集的误导性的东西和纠纷。 [ 15:30 ]
[于世疆] 第二,园区聚集了农科院所的专家和院士,这些资源可以近距离为种业企业提供服务。 [ 15:30 ]
[于世疆] 同时,入驻园区企业多了,我们组建了为企业服务,利用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农基服务队、植保服务队,包括根据农作物的不同季节组建的季节工,提供劳务服务。 [ 15:30 ]
[主持人] 我知道今年中央领导到园区视察,考察了玉米育种地块,能介绍新近园区孵化比较优良、有竞争力的品种? [ 15:34 ]
[于世疆] 农民得到好处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民有一份土地流转租金收入。第二,通过园区定制式为企业实现用工培训,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在农业企业当中实现打工,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一份薪金收入。 [ 16:00 ]
[主持人] 我看到资料显示,我们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其实打造了三个板块,写的是科研企业孵化基地,五百亩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区和一千亩专家院士新品种中试基地,为什么设立这三个板块呢? [ 16:00 ]
[张洪亮] 下面我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园区建设的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也是我们园区自己做的,刚才于区长介绍了园区整体定位,为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搭建平台。我们园区不做育种和研发,而是为研发企业和育种企业搭建平台。 [ 16:01 ]
[张洪亮] 我们自己做三个板块,一是科研企业的总部基地,基地以会展、研发中心和企业总部为主,这是我们调整的750亩建设用地,会议、会展、公共实验室和公共研发平台,将要形成的企业总部都要集中到750亩建设用地里边,相当于园区心脏一样。 [ 16:01 ]
[张洪亮] 750亩新品种核心示范区,相当于园区窗口一样,包括园区内的入园企业以及未入园的种业企业,可以把优新品种和即将要推广的品种拿到核心示范区,进行展示示范,进行种植。 [ 16:02 ]
[张洪亮] 第三个板块就是千亩专家院士中试基地,中试基地建设为育种专家提供了免费地块,也是于区长建园之初提出的要求,免费为院士专家提供在育种管理,需要的中试环节提供的地块,它可以免费到个地块进行中试试验,赵久然、徐玉红、戴院士已经到中试基地进行中试试验了。 [ 16:02 ]
[于世疆] 我们打造一个种子园区,如果没有科技做支撑就失去了核心,我们为专家院士,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在种业发展方面非常有建树,非常有成就的专家,我们提供了一个空间,空间怎么样提供呢。凡是专家院士来这个园区进行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我们是免三年地租,租金并不是不给农民,是由我们政府设立了扶植发展基金,由政府在预算当中支持,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吸引科研人员来园区落户,从而实现园区在核心竞争力上有所体现。 [ 16:03 ]
[主持人] 刚才谈到这几个板块,也谈到入驻的企业,我知道科技园区目前其实有一些企业是中国种业前十强的企业,您觉得这些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在科技园入驻呢? [ 16:03 ]
[张洪亮] 于区长刚才简单介绍了,我们园区科研试验和展示示范,包括要做的交易,是零距离接触。专家和试验比较接地气,以前专家是从实验室做研发,到地头又比较远,如大的学校,科研院所有实验室,没有试验地,我们就是把试验和种植零距离拉近了。这是纵向的。 [ 16:03 ]
[张洪亮] 还有横向的,各个企业之间、人才的交流,资源的共享,像刚才介绍的农机、植保、服务是我们提供服务的共享。还有一种我们现在正在打造种子资源的交流共享,这是种子中科院国内40万份最大的种子资源,我们要搭建这个平台,育种前期阶段的好多数据、资源,都是可以交流共享的,育种各个环节纵向拉近了,横向也拉近了,所以企业当然愿意来了。 [ 16:04 ]
[主持人] 您在开展园区工作的时候,肯定接触不少种业企业,您觉得他们最核心,跟您提到的比如说发展企业的困难,以及他们核心的需求是什么呢? [ 16:04 ]
[张洪亮] 种业企业和我们两年多,我们跟企业接触最多,感觉到企业最需求,一是人才的需求,就是科研人员怎么样到种业企业就业,怎么样把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真正形成商品;这是种业企业,咱们国家的育种体制和国外的育种体制还有区别,国内行政化管理行政手段还是比较多,手续也比较多点,所以说种业企业在人才和机制上是迫切需要加快进程的,这是企业最需要的。 [ 16:04 ]
[主持人] 在市场推广方面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 16:05 ]
[张洪亮] 搭建一个平台,包括品种的展示,包括品种的推介,包括马上要做的品种权的拍卖,新品种的拍卖,肯定是加速了研发品种包括品种权快速形成商品,我们肯定拉短了距离。 [ 16:05 ]
[主持人] 园区命名的时候,是叫做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对“国际”这两个字定位和意义所在哪儿呢? [ 16:05 ]
[张洪亮] 我们当初确定这个名字叫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的时候,“国际”两个字,我们是想与国际接轨,想吸引国际种业企业到园区来,我们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种业企业的育种经验,包括育种方式方法,包括机制体制,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 16:05 ]
[张洪亮] 再一点,我们也是想通过我们的园区建设发展,尤其是市农业局和农业部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我们的园区孵化,如何把民族种业企业孵化成一两家与国际种业企业能够比肩,能够抗衡的大的种业企业,将民族种业真正推向国际,形成国际化,这就是我们国际种业园区一是引进,二是推出。 [ 16:06 ]
[主持人] 我知道今年中央领导到园区视察,考察了玉米育种地块,能介绍新近园区孵化比较优良、有竞争力的品种? [ 16:06 ]
[张洪亮] 现在我们园区主要是以粮精作物为主,玉米品种是全球最大的主栽品种,种业企业攥住玉米品种,攥住玉米的种子等于占据全球玉米种业市场。 [ 16:09 ]
[主持人] 于区长,您觉得我们国家目前种业发展过程当中,最亟待解决问题是什么? [ 16:09 ]
[主持人] 您觉得具体到北京地区来说,种业发展呈现怎样的态势,有哪些问题呢? [ 16:09 ]
[于世疆] 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是机制的问题。因为作为种业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无论是扶植科研院所还是扶植企业,这个机制就是体现如何融合? [ 16:09 ]
[于世疆] 北京2014年要举办世界种子大会,在丰台。北京为了发展种业之都,为了建设种业之都,专门制定了北京市种业发展规划,而我们通州区作为一个国际种业园区的发展,恰恰和规划,和建设北京种业之都是相吻合的,所以是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也就是说把种业的发展纳入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是它具有核心价值的体现。 [ 16:10 ]
[主持人] 考察的时候,我看到新闻上说中央领导特别提出要贯彻好国务院8号文件,国务院8号文件一直在强调如何建立商业化的育种体系,如何鼓励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地培育,在这方面科技园区做了哪些努力,或者有哪些空白是即将要填补的? [ 16:10 ]
[于世疆] 我们的努力既是种业企业的需求,也是农科院所专家的期望,更是国务院8号文件对发展育、繁、推一体化商业育种的鼓励。 [ 16:10 ]
[于世疆] 围绕园区具体的工作就是加快发展,这个加快来说,我们现在具备条件了。国家把种业纳入到战略性的任务,所以说加快园区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政策的研究,因为这个园区我们也没有做过,国内其他地方也没有做过。 [ 16:11 ]
[于世疆] 第二个要升级,园区虽然我们叫北京国际种业园区,如何体现“国际”两个字呢?如何能体现国家一流?我们也借助中央领导到园区视察,我们提出来在前期战略研究基础上,如何把国家种子硅谷这个称号也好,这个定位也好,我们从国家层面上争取下来,实现园区的升级。 [ 16:11 ]
[于世疆] 第三个就是合作,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一定在这个平台实现他们在这儿的优质资源的组合、整合,然后实现各个方面合作的共赢。 [ 16:11 ]
[主持人] 在开展这个工作当中其实也是一个不停推翻--建立--推翻--再建立的过程,在开展这项工作当中,在曲折发展路程当中,您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 16:12 ]
[于世疆] 学习,不断和专家院士学习,不断和我们国家主管种业发展的农业行政部门领导学习,也不断学习国际、国内种业企业发展规律的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他们,才能提出能够满足各方需求,不偏离主线的一个发展模式。 [ 16:12 ]
[主持人] 您能举一个例子,就是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触动到您的事情? [ 16:12 ]
[于世疆] 我们曾经到法国看过法国利马格兰一个分子标记实验室,没去之前雄心勃勃要建高通量分子实验室,而且我们和农科院的专家也谈了合作的模式,但是看完以后,我们感觉到作为一个国际型的种业企业,他的分子标记实验室远远胜于我们现在,包括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的实验室,所以我们感觉差距太大。 [ 16:13 ]
[主持人] 还是回到园区具体的内容上。张主任,咱们园区对物联网服务平台建设有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呢? [ 16:13 ]
[张洪亮] 物联网平台的建设是我们依托市科委做的项目,物联网建设主要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温度、湿度和数据采集,为企业育种和育种专家育种提供参数,包括在中试阶段、在试种阶段,现象、表象提供参数。 [ 16:13 ]
[张洪亮] 我们搭建物联网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平台申报了市科委两项专利,现在正在引进第三方运营公司,把物联网应用形成公司化、商业化的运转模式,包括提供数据收费,以及提供更高的服务。 [ 16:14 ]
[主持人] 园区在种业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方面做了哪些投入? [ 16:14 ]
[张洪亮] 公益性基本上我们就是按照刚才于区长提到的,园区按照工业园区模式打造农业园区,包括九通一平,十通一平,按照工业园区的模式。 [ 16:15 ]
[张洪亮] 农机、植保,包括劳服派遣,这是比较基础的。高端的就像我们正在搭建公共实验室,刚才于区长也提到,高通量分子实验室,把实验室搭建起来,解决中小企业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不足,购买仪器设备比较困难等。 [ 16:15 ]
[张洪亮] 我们正在做的跟农业部申请的检验、检测平台,而且农业部评估审定也要下放,我们也正在申请品种审定的平台。以后应该是比较高端的试验、审定、检测等,我们园区基本上都可以提供服务。 [ 16:16 ]
[于世疆] 服务是有偿的。 [ 16:16 ]
[张洪亮] 都是公司化运营。真正公益,真正不收费,寿命和生命力是低的。 [ 16:16 ]
[主持人]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包括支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提出对农业的关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在这个大背景下,于区长,您觉得,接下来几年时间,我们园区将着力推进哪几个方面的工作建设或者筹划? [ 16:17 ]
[于世疆] 首先要把我们的定位研究透,定位既然是打造国际种业园区,第一要实现我们国内一流的科研人员,特别是种业科研人员和一流的种业企业在这儿实现对接,发挥他的一加一大于二乃至大于三的作用。 [ 16:17 ]
[于世疆] 再一个,我们在这里除了引进企业以外,通过我们创建第三方服务平台,还要通过我们引进的农科院所的智力支撑,实现企业的做强做大,因为在这儿有一个氛围。 [ 16:18 ]
[于世疆] 在这个园区当中,我们还要为企业量身订做、打造一些他们有需求的,比如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比如说实现种业企业融资发展问题,实现种业企业如何聘请、请到科研人员加盟企业,搞成联盟科研力量,这些方面我们要做一些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基于实实在在为企业服务,实实在在为农科院所专家院士发挥他们更大作用来提供服务,同时园区在市里的支持下,在区里的支持下,要加大入驻企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农业设施投入一些补贴政策,让企业无论在基础设施上还是各方面运营上,能够把政策的扶植政策能体现最大。 [ 16:19 ]
[主持人] 今天感谢两位嘉宾的分享,我们希望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有效科学的工作能够切实惠及广大种业,也能够切实惠及科研院所,我们也希望园区能够成为科研成果交流的高端平台,同时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种业事业能够蓬勃发展,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坚强后盾,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期节目再会。 [ 16:21 ]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