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频道


 

 

 四色彩贯穿北京史 古都北京展免费参观  


  昨日,家住西便门的张女士请北京市档案馆的郝晓峰处长给自己发了一封“空信”,信封上收信人、寄信人名字、地址写得工工整整,也贴上了邮票,信封内却空无一物,张女士告诉记者,奥妙就在这个空无一物的信封上。

  原来,张女士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她非常喜欢在北京档案馆举办的《古都北京》展览,但现在并没有以这个展览为主题的邮票,于是张女士采用了行内“实寄封”的方式来“弥补”这个遗憾,她让《古都北京》展览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郝晓峰处长为自己写了信封并签下名字,张女士对记者说:“盖上今天这个展览开幕日期的邮戳,又有‘北京档案馆’几个字、展览负责人的名字,这个信封就有纪念意义了。”

  张女士在展厅内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她说这里浓缩了历史,对于自己集邮非常有帮助,张女士有一个构想,就是打算自己用一个邮票集来反映北京的历史,庆祝北京建都850周年。

四大部分展现古城建设

  《古都北京》展览是北京建都85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由北京市档案局、档案馆主办,展期从昨日开始至10月20日,市民们可以在门口领票免费参观,展览时间为早上8:30至下午4:30。

  据北京档案馆任志副馆长介绍,整个展览以古城的建设为主线,分为四个部分:“文明曙光”、“北方重镇”,“千年古都”和“灿烂文化”。

  文明曙光反映史前时期的北京,从公元前70万年到距今3000年前的燕国都城———蓟,这部分包括史前时期的北京地理、地貌及原始文化遗址分布,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最高的城邑房山琉璃河商周古城等;北方重镇则反映的是公元前221年至907年秦汉到隋唐时期的北京;千年古都则反映了公元907年至1911年辽金元明清时期的北京,灿烂文化反映北京古代的文化科技成就以及民居四合院等。

四种色彩贯穿北京历史

  《古都北京》的展厅并不是很大,但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古香古色的氛围,《古都北京》展览采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屏风式艺术设计,每块展板组成一面可以开合的屏风,屏风之间可以自由组合摆放,屏风黑色的背面缀以木雕的金色云纹图案,远看像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又像一扇扇打开的古城城门。在每块展板下装饰了浮雕龙纹护板,呈现出汉白玉石雕的艺术风格。展览版面的创作则运用了油画、版画、素描、雕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任志副馆长介绍,展览照片的筛选,借鉴了北京史近年的研究成果,先后选取了反映北京建城史和古都文化的100幅历史照片作为素材。《古都北京》展板的正面底色按照四个部分,选择4种不同的色彩:文明曙光以墨绿做底色,表示史前文化与环境相关联,北方重镇用群青表示北京曾经历过的军事、交通重镇的沉重历史;千年古都以中黄,表示北京曾有过的皇家气派,灿烂文化底色为砖红,作为古都北京东方文化的基调。前言、结束语的底色为赭石红,配上蓝天、白云下的华表和金色阳光照耀下的天安门在色彩上起着统领全部展板的作用。

观众给展览提建议

  昨天上午,展览的参观者以老人为主,他们看得非常仔细,一对老夫妇就向工作人员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版图有所欠缺,应该把各个时期北京城的发展区域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这样可以让参观者对北京的发展一目了然。此外,这对老夫妇还认为圆明园的文字介绍有些“温和”,没有提到是被“英法联军”所劫掠的,这对老夫妇认为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再浓烈些,这样才会让年轻人更了解当时的历史。

给讲解员当讲解员

  昨天,来参观的岳先生否认了记者提出的年轻人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说法,他说前两天去看别的展览时,有很多年轻人与他讨论金史、明清史的问题,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对人们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岳先生从小就喜爱历史,上小学时就看《史记》,几年前退休后,就办了博物馆的通票,看各种展览,他觉得看什么展览都能学到很多知识。前两天,岳先生去看了金中都的展览,觉得非常好,所以昨天一大早赶来看《古都北京》。

  在看到北京水系部分时,岳先生向讲解员表示,水系图似乎有些问题,而且那些水闸图好像是后来拍摄的,讲解员听了说:“是呀,我就对北京这些水系搞不明白。”于是,岳先生成了老师,讲起了水系问题,而讲解员则听得津津有味。

希望有建都850周年纪念性明信片

  北京档案馆的郝晓峰处长是一位明信片的收藏者,她收集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许多有价值的明信片,昨天她对记者说,要是有建都850周年的纪念性明信片就好了。郝处长的愿望其实与张女士的愿望不谋而合,她们都觉得建都850周年纪念活动的本身就值得纪念。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