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北京非典疫情持续走低的背后

新华社

  从5月9日开始,北京疫情下降幅度明显增大。13日10时北京报告新增确诊“非典”病例48例,这是北京连续第5天日新增确诊病例不超过55例。而在4月底以前,北京曾十几天每天都有90—100个病例,最高一次甚至达到150多人。到底是哪些力量在有力地推动着数字的变化呢?

  从“提高收治率”到“随诊随收”

  王岐山曾带着巨大压力对中外记者表示,我们现在还只能说是“提高收治率”,而不能说是“保证收治率”。他坦承,北京的注册医生有32000人,有资格的护士34000人,但真正熟悉呼吸疾病的医生和护士总共不到3000人,仅占医护人员总数的4.3%。北京甚至没有一座真正用于呼吸传染疾病的医院。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挖掘医疗资源潜力和有效调动各方力量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中央抽调了包括军队医院在内的各方面的医护人员。

  至5月7日24时,北京所有确诊病人已全部转移到16家定点医院。北京市副市长张茅13日表示,“经过前一段的工作,北京收治‘非典’患者的病床大量增加。目前,在这些定点医院里还有相当数量的空置病房。近一段时间确保收治没有问题。”

  在北京为巩固“非典”阶段性成果,取得关键性进展而进行的“五月攻坚战”中,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组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确保收治,做到随诊随收,实行集中治疗,不让感染者在社会上失控。”

  医院成为重要传染源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非典”疫情发生初期,在感染者中有相当部分为医护人员。这一现象很快得到重视。北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医务人员感染率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说,在“非典”疫情突如其来时,大家对“非典”的传播规律都认识不清,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很完善,所以这一群体感染的人数比较多。

  为降低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北京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控制标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内部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针对一段时间里医院成为重要感染源、市民发烧不敢到医院就诊的问题,专门设立了63家规范的发烧门诊。

  张茅认为,从目前效果看,针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所采取的防护,是切断传染源最重要和有力的措施之一。

  传染源逐步得到了解和掌握

  流行病学专家、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13日说,北京收治的“非典”患者大致有4个来源:一是发热门诊;二是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三是外地来京就医的患者;四是在社会上散落的人员。

  他表示,北京对新发病例染病的原因掌握得越来越多,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将绝大多数新发病人掌握在手中。除此之外,北京对于当前尚无定论的“非典”传播途径也进行了周详的考虑。虽然国际上公认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但专家认为,不能排除通过消化道和脊椎动物传播的可能。

  为此,北京也非常重视从切断消化道传播来控制“非典”。对确诊、疑似和密切观察者的垃圾和粪便都进行严格处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受到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内的各界人士称赞的“群防群控”,北京也充分总结经验,并强调进一步加强。据透露,北京5月份防治“非典”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切实巩固刚刚建立的“铜墙铁壁”。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