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环卫工 非典时刻的城市英雄

北京青年报

  ■崔建华:突击队凌晨在我家成立  北京二清环卫集团总经理

  作为负责中日、宣武、佑安、长辛店、协和、胸科、急救中心全市最大的7家“非典”定点医院“非典”垃圾和污染物清运单位的负责人,崔建华不敢有一丝懈怠。而令他欣慰的是,至今二清集团没有一名职工是“非典”患者或疑似病人,同时,在日垃圾处理量由过去的900余吨大增到1500吨的情况下,二清集团的所有工作正常运转。

  “非典”发生以来,最让崔建华感动的是突击队凌晨在他家成立的一幕。5月1日凌晨2点左右,刚刚休息的崔建华被电话铃声叫醒,市市政管委领导决定马上让他组织一支最少100人的突击队,天亮后赶到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清理建筑垃圾。一夜没停的电话通知到了每个突击队员,熬红了眼的崔建华天刚泛白就看到了集结完毕的突击队员。经过大半天的奋战,小汤山医院的垃圾被清运得干干净净,晚上,第一批“非典”患者就及时地进入了医院,而看着直到下午2点还没吃饭的突击队员,工作中从没服过输的崔建华眼眶湿润了。

  ■吴玉梅:城市保洁需要我们  北京市环丽清扫保洁服务中心工人

  没有仔细数,这已经是吴玉梅清洗、消毒的第几个果皮箱了,从“非典”发生后,她每天的工作除了对负责的街道进行保洁外,就是对管辖区域内所有的果皮箱进行每天五六次的消毒。说起自己班组所负责的清扫范围,吴玉梅十分骄傲,她们班组负责长安街上从西单路口到木樨地这一段,还包括三里河路、月坛南街、南礼士路、西便门大街,其中又包括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工商局等各部委。

  从“非典”发生后到现在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吴玉梅没有休息一天,而上班也比以前更早了。4月底到5月初的一段时间里,吴玉梅在工作中遇到的行人特别少,这也没有使她降低一点工作标准,人行道上的一个烟头、一片纸屑,分类垃圾箱上的一口痰都被她仔细地拾起和清除。吴玉梅告诉记者,在行人稀少的街道上,路过的市民会投来敬佩的目光,虽然隔着厚厚的大口罩,她仍能感觉得到人们对她们的关心,这是这段时间最让她满足的。许多时候,当她擦拭果皮箱累得都直不起腰的时候,那目光就激励着她站起来继续走向下一个果皮箱,去阻断垃圾可能给人们带来的传播“非典”的机会。

  ■孙连华:3小时赶到人民医院

  西城区环卫局西清中心党支部书记

  掐指一算,连孙连华自己都一惊,今天已是他在单位连续工作的第三十天了。30天,对于每天都奔忙在一线的他来说太快、太快了,快得都没有时间想父母、妻子、女儿。

  4月22日,人民医院还没有隔离,在收治了一批“非典”病人后,听说了“非典”的可怕,原来负责清扫医院卫生的物业管理公司一夜之间就撤了,医院的“非典”垃圾和污染物得不到最及时的清运。当天,上级将人民医院垃圾的清运任务交给了西清中心,孙连华在职工会上对大家说:“物业公司可以撤,我们专业环卫队伍没有其他选择,这个时候只有两个字,顶住”。不到半小时,所有的职工都报了名,当晚3小时内他们就组成突击队赶到了人民医院的垃圾清理现场。

  孙连华除负责自己辖区内的正常的城市生活垃圾清理外,现在还负责9个医院发烧门诊和10个街道办事处的“非典”疑似病人污染物的清理。他负责的地区最北边到了昌平,最南边到大兴。在每天妥善安排好特殊垃圾清理的同时,他还要奔波于所管的20多个垃圾楼,使西城区每天产生的1500余吨垃圾顺利地运出城区得到卫生处理。

  ■谢玉利:非典没有影响我的工作   马家楼垃圾转运站筛分处理车间班长

  谢玉利师傅告诉记者,按照5年来的规律,秋季才是一年中垃圾处理的最高峰,车间的日处理能力是980吨,一般那时的日处理量可以达到1200吨左右,而“非典”发生后,车间的垃圾日处理量一直保持在1500吨左右,而且居高不下已经一个月的时间了。假若因为事故,机器停转了,城区的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影响到市民们的正常生活,而垃圾在城区大量存在,又可能造成“非典”蔓延,绝不能在这段时间让机器“耍脾气”。这就是这一段时间谢师傅心里盘算的事。

  垃圾处理量加大了,每天设备运行都在16小时以上,就是再晚,只要设备一停,谢玉利师傅就带头加班加点对所有零部件进行一丝不苟的保养。大多数时间,设备都要在晚上10点以后停车,他们就干到凌晨。车间的一条主输送带磨损严重,眼看跟不上劲了,不换,一旦出问题就严重影响日益繁重的垃圾处理,换,造成停工和垃圾大量堆积怎么办?谢玉利师傅考虑了两天,制定了周密的更换计划,就在抗“非典”的关键期,他带着全班利用一个时间差顺利完成了更换任务,机器又开始欢叫了,但谢玉利师傅还是没有松口气,又开始了对所有大小零部件的敲敲打打。

  ■杨学谊:非典时期从没感觉累  宣武区粪便清运车队司机

  “非典”发生以来,对于粪车司机杨学谊来说,工作任务比过去多了近一倍,可杨学谊却从来没有感觉到过累,他说,把公共厕所的粪便多抽掉、快抽掉些,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方便,这也是“非典”时期一个环卫工人的微薄贡献。

  他第一批向党支部递交了上“非典”一线的请战书,可在综合考虑后,领导反而要给他做工作,“干好现在的一样是一线。”杨学谊便和工作较上了劲,每天清晨6点半,早早来上班的同志总能看到杨学谊第一个坐在调度室里。宣武区的公共厕所大多在小胡同里,有的也就仅能容一辆车凑合着过,再要抽粪难度很大,安排工作时,碰到最难操作的地方,杨学谊的大嗓门就发挥了优势,“这个地方我熟,谁也别再争,再说我也是老司机。”就这样,一个个“硬骨头”落在了他的手里。“非典”以来超负荷的工作没有丝毫让他退缩,每天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下班后,杨学谊又主动留下备勤,每天都要到晚上7点以后才回家,碰到有紧急任务,拿起车钥匙他就走人。杨学谊告诉记者,特殊的“非典”时期也是特别能考验人的时候,他不怕考验。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