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互助互爱 万众一心

北京青年报

  ■日志之一:邻里互助被隔离的东四十四条15号院被邻居们照顾了十四天

  5月12日,本市被隔离的惟一平房院、东四十四条15号院解除隔离。东四十四条15号院是北京市惟一被整体隔离的平房院。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以及政府的细致工作下,使被隔离的9位居民顺利度过了这14天。尽管院内只有9位居民,但北新桥街道和小菊居委会的干部们亲自负责他们的日常吃喝,为他们采购各种食品、蔬菜、肉食、水果、啤酒、二锅头,每天定时足量送到院门口。环卫局还在门口设立了临时厕所。北新桥医院的医务人员则负责观测居民们的健康状况。每天,医务人员都要为居民量体温,然后对院内和居民家中进行消毒。北新桥街道、派出所、小菊社区和东城区保安组成了24小时看护队。

  ■日志之二:爱心捐助市民捐助天使基金

  4月23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将他刚刚领到的4月份基本工资1307元亲自送到报社,以表达他对参加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的崇高敬意。这是本报接到的第一笔抗“非典”捐款。这位读者在送来捐款的同时,还送来了一封充满感情的建议信,他建议创办一个“天使基金”,以表彰和鼓励那些为抗击“非典”英勇献身以及因此而健康受到损害的白衣战士及其家属。

  5月4日,一对90岁高龄的老夫妇致电本报,提出捐款两万元给医院“非典”病房添置电扇。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终身教授,老人目前仍然在为科研奔忙,与严仁英老人一样,她的老伴王光超也曾是一名医生,今年已经91岁了。

  5月6日,电扇成为北京抗“非典”最紧缺的物资。为了帮助首都人民渡过难关,减少“非典”疫情的扩散和传播,辽宁急调1万台电风扇,援助北京。

  5月10日,“非典”刚愈的21岁女大学生赵阳和母亲一起来到北京血液中心,要求献血以救助“非典”患者。该中心成功地从她身上抽取了200毫升的血浆,并马上将血浆送到了“非典”一线———地坛医院。这是北京第一位“非典”康复者成功捐献200毫升血浆的志愿者。

  ■日志之三:志愿者上岗巴士司机报名开救护车

  4月28日,北京巴士公司的58名大巴司机被抽调到北京急救中心担任接转“非典”病人的救护车司机。在接受完防护知识的培训后,他们将开上120急救车。据了解,自从抗击“非典”的战役打响后,北京急救中心在保证完成日常急救工作的同时,紧急调动人员,组成特别转运组,负责全市“非典”病人以及疑似病人的转运工作,转运队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同时需要急救车司机。北京巴士公司知道急救中心的难处后,向员工发出积极增援急救中心的号召。号召传达仅30分钟后,300名党员团员就已经报名。1个小时后,由58名大巴司机组成的抗击“非典”应急救护车队组成了。

  ■日志之四:关注弱势群体政府承担特困人员“非典”治疗费用

  4月21日,市医保中心将佑安医院申报的一名“非典”患者的出院费拨付到位。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开始为“非典”患者支付费用。市医保中心要求各区县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的“非典”患者的住院费用,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结算。据北京市民政局介绍,北京市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一旦出现“非典”患者,其治疗费一律由政府承担;对其他特殊困难的患者,医院也要尽全力给予救治,医疗费用由市财政予以补贴。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日前下发的《关于参保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患“非典”费用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参保人员患“非典”医疗费用,经区、县医保中心审核后,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可分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范围;属参保人员自费部分的费用,由区、县医保中心确认身份后,通知市医保中心直接办理救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患“非典”的医疗费,由区、县劳动保障局核定其身份后,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全额补助。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