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志愿者在行动
北京青年报
弘扬志愿精神 同心共抗非典
当非典型肺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北京,全市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以赴抵御灾害。北京的青年志愿者大军也以饱满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无私无畏地战斗在抗击“非典”的前沿,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团市委近日举行了“与你同心”青年志愿者统一行动日。团市委领导分别来到北京市急救中心、朝阳区、东城区、通州区等参与抗击非典的志愿者服务点慰问青年志愿者。据悉,目前全市城区内共有万余名志愿者投身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而京郊还有两万名志愿者在行动。与你同心,抗击非典,在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北京青年志愿者迎难而上,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打赢“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青年志愿者慰问一线医护人员
当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时,青年志愿者们在后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以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敬意与支持。4月18日,团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与你同心”主题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工作在防治“非典型肺炎”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解决实际困难;4月27日,本报开通了白衣战士后援热线,为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解决实际困难;4月28日,团市委、北京市青联、北京市学联共同发起,开展了“抗击非典、与你同心”志愿者爱心包捐赠活动,首批筹集资金80万元、共4000份爱心包,陆续发到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手中。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故事一:医生与家属通过可视电话见面了
5月1日下午5点,丰台区两名青年志愿者将可视电话送到了住在首钢小区的王京石女士家中。王京石的丈夫黄克林是地坛医院的传染病专科医生,4月10日进入隔离区后就没见到过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王女士是首钢医院的一名医护工作者,与对方见上一面是他们这个家近来最迫切的愿望。“你瘦了,比走的时候瘦多了。”这是王京石女士通过可视电话看到丈夫后的第一句话。青年志愿者也通过可视电话向黄克林大夫表达了全市青年的问候。
这是本报开通“白衣战士后援”热线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的一项,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给热线打来求助电话,本报后援小组便迅速组织后援热线青年志愿者积极行动,为医护人员解决各种困难:医护人员与家属见面难问题、医护人员子女家教问题、病区缺电扇问题、医护人员缺文化衫问题等等。
故事二:为非典病区的护士隔窗开个生日会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也是工作在大兴区人民医院非典疑似病人隔离区内护士姬兴梅的生日。为了表达对一线白衣战士的崇敬之情,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大兴区“同心”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与区医院医务人员共同度过了这个令人难忘的特殊的日子。
护士节这天,大兴区“同心”志愿者指导中心组织的10名“同心”志愿者带着鲜花、贺卡和生日蛋糕,一起来到区医院非典病房隔离区外,为姬兴梅举行了一场小型的生日庆祝会。在隔离区外,“同心”志愿者举起了手中的鲜花和祝福贺卡,向一窗之隔的姬兴梅表达祝福之情,并专门朗诵了由“同心”志愿者自己创作的生日祝福诗。当生日蛋糕的蜡烛点燃、《生日快乐》歌声唱响时,隔离区内外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做出了胜利的手势。
青年志愿者参与医疗后勤服务
4月23日,“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的10名接线员来到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加入到“非典”咨询热线的工作中。4月2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100余名医学专业大学生,分别到120急救中心和北京疾控中心,接听“非典”咨询电话,解答咨询者提出的关于“非典”防治等相关问题。还有一些志愿者在医院承担着收集“非典”患者生活垃圾、物资管理、分装药品、清理病房等工作。
故事三:李素丽服务热线接线员增援非典热线
“您好,这里是非典热线”,4月23日至25日,“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的10名接线员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的非典热线工作室度过了难忘的三天。
接线员胡建男说:“市民是抱着最大信任感寻求热线帮助的,经过我们的耐心劝导使他们一一减轻了心理压力。短暂的三天战斗却留给我们长久的思考,使我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每一位接线员都经受了考验。”
故事四:北大志愿者在120热线的生活实录
4月26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99级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接到团市委任务后,奔赴120急救中心接听市民“非典”热线。他们的任务将持续到“非典”结束。下面就是他们一天紧张而又平凡的生活。
“8:00,图书馆门前,早班的同学早已聚集在图书馆前,等待着开始新一天的‘战斗’。学校的专车驶来,同学们迅速登上车,出发了……
8:30,120急救中心,同学们戴上口罩,换好白大褂,迅速来到工作台前,开始一天的工作。“您好,120热线”,“您好,非典热线”。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接听来自北京,乃至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
11:30,工作室,到了午餐时间,同学们也只能轮流休息,吃饭的同学也是匆匆忙忙,没有午休,继续工作。
14:30,图书馆门前,下午班的同学在图书馆前整装待发,大家在中午及时了解了疫情变化和国家的新政策,希望能对解答市民的疑问有所帮助。
15:00,工作室,两班的同学经过简单的交接班后,下午班的同学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
17:30,工作室,晚饭时间到了,同学们赶快吃饭,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口味。因为大家都知道晚上将是电话的高峰期。
18:00,工作室,市民们大部分回到了家,电话高峰也来到了。这时的电话铃声简直是不绝于耳,刚放下电话,铃声就又响了。有时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
21:00,工作室,经过长时间的奋战,同学们的嗓子都冒烟了,但看着120急救中心的人员还要坚持夜班的工作,我们觉得自己的这点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就是我们一天的工作,也许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我们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一秒,与奋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与奔波在各处的志愿者一起打赢这场战争。”
故事五:青年志愿者参与医院改造
4月28日晚,房山团区委接到区“非典”防控指挥部的通知,要组织部分志愿者到区老年病医院进行后勤服务。
4月29日上午8:00,20名志愿者在团区委书记孟凡兴的带领下聚集到了区老年病医院,身着厚厚的隔离服,走进了常人根本不敢涉足的“非典”疫区。他们要完成的工作是清洗空病房内所有的床铺、桌椅和医疗器械。青年志愿者们仅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就将所有病房的物品全部清空,为医院重新改造和装修,尽快接收“非典”病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20名志愿者当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有群众、下岗工人,有在家轮休的公务员,有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有教师和学生,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普通青年。
青年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社会服务
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在各级共青团组织的组织下,配合社区、村镇、各个单位的相关部门做好防病宣传、消毒清洁等工作。大兴区的青年志愿者每天对公用电话亭、公共汽车站、公共健身器械等公用设施进行两次消毒;门头沟区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健康直通车”活动,把防病的知识带到乡间地头。
故事六:近4000人报名做抗击“非典”志愿者
4月29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开通了“与你同心”志愿者报名热线,开通当日就接到报名电话75个。5月1日,又开辟了网上报名渠道,十八个区县的“与你同心”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也同时开通。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募志愿者3550人,其中有近600人已经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
家住亚运村的22岁的冯亮亮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她说自己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才打进来。58岁的曹永顺是家住通州的一名老司机,他非常迫切地表示愿意从事运输服务,“开急救车也行,可以24小时服务,家里人也非常支持。”
报名者中年龄最大的61岁,年龄最小的是18岁的学生,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接近一半,层次最高的是一名博士后。
故事七:社区志愿服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截至目前,东城区团委共建立抗“非典”青春爱心服务队96支,以各种形式招募志愿者557人(其中通过“与你同心”热线招募250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十多项,参与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共200余人次。
在学校,青春爱心家教服务队的广大青年教师在“非典”假期期间,通过景山网校、二中网校等,以网络、电话或当面的方式坚持咨询、答疑、辅导,为父母在一线的孩子提供家教、生活照顾等服务。
在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承担了“送可视电话到你家”活动的第一站。先后组织东安市场、东城区技术监督局、司法局青春爱心服务队为王府井大街等地的公共设施进行了消毒。
在工地,开展“建东城有你,送健康有我”活动,慰问外来务工青年,为他们送去了各类图书和体育用品;开通“亲情热线”,组织青年志愿者为东城区交东小区的外来保安送去了预防非典知识手册和IP电话卡,并免费让他们用手机给家乡的亲人报个平安。
在区疾控中心、医院等一线和区卫生局抗“非典”指挥部,一方面组织青年志愿者多次开展慰问活动,与北京移动通信团委、北京健身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东城区工会等单位合作,先后为奋战在一线的团员青年送去了价值5万余元的充值卡、保健品等慰问品;另一方面,积极协调组织志愿者参与实际工作。
故事八:社区里有一批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在为隔离区里的人服务
夏云龙是陶然亭街道环卫所工人、团支部书记。今年3月,北京出现疫情后,他主动请战到“非典”一线,负责对被隔离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毒。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戴着24层的口罩,拿着消毒罐,蹬着改装后密封的三轮车出现在被隔离的居民楼,每天两趟到被隔离的居民家中收装生活垃圾,他先要对这些生活垃圾消毒,然后将其装上车,再对垃圾地点进行消毒。
为了保持二龙路地区良好的环境质量,二龙路保洁队成立了“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在保洁工作中,危险性最大的就是回收被隔离“非典”密切接触者的生活垃圾。保洁队党员、团支部书记刘涛同志带领团员青年主动请命,勇敢地冲到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每天坚持回收被隔离者的生活垃圾,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美化着社区环境。
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的共青团员张宏涛,今年26岁,他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是对隔离家庭实行“一助一”的服务,服务内容是为松榆西里社区的一位隔离者进行每天的垃圾消毒处理和垃圾回收工作,并为该隔离家属提供每天的生活必需品的服务(食品、蔬菜、药品、服装等)。
故事九:“健康直通车”把防病知识带到乡间地头
4月30日、5月2日,门头沟团区委两次出动“共青团防治‘非典’直通车”,带着10000余份宣传材料,行程300余里,到军庄、王平、龙泉、妙峰山、潭柘寺等5个镇,深入65个村庄,向当地的百姓和团员青年宣传党和政府抗击“非典”的方针政策,讲解非典型肺炎的症状、传播途径、消毒防护措施,以及发现疫情应采取的有效防护和控制方法等知识。
同时,团区委还指导镇、村团组织利用自身资源,成立了“青年之声”广播站,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小时)向广大村民进行宣讲,形成强大的立体宣传网络。
在青年志愿者创造性地开展抗击非典的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志愿者协会特别加强了对志愿者的管理,确保志愿者的健康与安全。团市委、北京市志愿者协会与保险公司达成协议,为参加服务的志愿者购买人身保险;制定《“与你同心”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在使用过程中,用人单位要为志愿者提供消毒、预防的相关措施,避免在工作中引起感染,保证志愿者服务的安全。各区县团委本着“小型、分散、露天”的原则指导志愿者开展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志愿者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当前,首都抗击“非典”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艰巨。全市青年志愿者正积极行动起来,投身抗击非典的战斗,作出无悔青春的时代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