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孺齐参战共同抗非典
———石景山社区里的百姓故事
北京日报
在非典这场灾难突然袭来的时候,北京人在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团结一心,人人参战,群防群治,铸就了一道抗击非典的长城。在卫生战线的主战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形象在鼓舞和感动着每一个人,在学校、在工地、在企业、在农村,大家不但在关注和声援着一线,而且每天都传出抗击非典的动人事迹。这里是发生在石景山社区里的一件件感人的故事。
小喇叭广播在社区
“同学们,怎样在家中当好父母的生活小助手,请把你的好经验告诉大家。”“空中课堂下课了,多到户外锻炼,身体很重要……”在石景山区八角北路社区里的广播中,人们常常会听到两个稚嫩清脆的声音,他们就是社区的义务小播音员,8岁的张婷婷和11岁的孙罡。
非典袭来,学校放假了,婷婷和孙罡看到社区里爷爷、奶奶们自觉地为小区巡逻守大门,叔叔、阿姨主动帮居委会给楼门打药消毒,两个小伙伴就琢磨着也为社区出一份力。经过3天的“认真研究”,他们把目标盯在了“社区广播站”。居委会干部接到两个小家伙的“请战书”,非常高兴,特地派居委会副主任高红帮助他们,每周二、四进行广播,介绍“非典”防治常识、小区发病和隔离的各种讯息,让分布在15栋楼的1400户居民在广播中听得明明白白。两个小家伙还给自己的广播站起了个名字叫“小雏鹰广播”。
“小雏鹰广播”吸引了社区里的许多同学,大家都纷纷投稿,献计献策,不少居民也成了他们的忠实听众。婷婷兴奋地说:“播音让我学会了很多没有学过的新字、新词,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孙罡则认真地说:“我们小学生也应该为抗击‘非典’积极做出贡献,等到抗击‘非典’胜利后,我们的‘小雏鹰广播’还要继续为大家服务呢!”
低保人员的奉献
在落实群防群控,防止“非典”进社区的战役中,苹果园社区里低保人员也挺身参战,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社区的巡逻队伍中有他们的身影;在城乡结合部封闭的各个路口有他们的身影;在宣传板报前、在捐款人群中、在为被隔离人员服务的队伍里都有他们的身影。
琅山社区是由原金顶山、琅山、刘娘府三个自然村和苗甫社区合并成的社区,地理环境分散,人员结构较复杂,常年租住的外来人口达3000余人,给这一地区的防非典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家住金顶山村的低保人员郝宝昆,自4月中旬以来,积极主动帮助社区走家串户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他考虑到社区居委会人手紧,就将双胞胎女儿送到前妻家,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区抗击非典工作中。5月10日,他听说刘娘府村32号院出现疫情后,要在刘娘府增加一个24小时的值班点。由于刘娘府地段水压小,用水人多,白天经常没有自来水。为了让社区居委会值班人员能用上流动水洗手,他开动脑筋,将一大塑料桶安装上水龙头,改造成为自制流动水箱,给值班的同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下雨了,他就骑着残疾车到各个封闭路口为值勤人员送伞。他还帮助排查登记外来人口、办理进村《出入证》、巡逻、值勤等等,样样都干。他说:“平时政府拿钱养着我们,这时政府有困难,正是用得着我们的时候。”这个社区里还有很多像郝宝昆一样的低保人员,在国家有难之时默默无闻地为社区防非典工作尽心尽力。
老翁编歌抗非典
在石景山区金顶街社区活动中心,人们每天都能看到许多居民围着一块小黑板,在一位老人的带领下,哼唱着黑板上的歌曲:“中华儿女是真正英雄,面对疫情昂首挺胸,用爱心凝聚强大的力量,用真情铸就抗非典长城……”铿锵有力的歌声响彻楼群之中。
带领大家唱歌的老人叫白继忠,今年63岁,原先在部队文工团工作过一段时间,退休后回到社区也闲不住,大家都称他是“传播先进文化使者”,这首抗击非典的歌曲就是他自己创作出来的。(云英育忠张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