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在生与死的挑战面前

 

  生死关头 疫情高于一切

  4月11日,北大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三名医生被派往抗“非典”的第一线。平时他们都肩负工作、学习、家庭三大重任,罗慧的孩子只有两岁,赵冬梅大夫因夫妻均为医生而被幼儿园责令不准送孩子,褚松龄正在紧张地读研,课程已排满了整个晚上。但是此时此刻,这些对她们都不再重要,善良与责任感使她们放弃了自己,毫无怨言地接受了面对生与死的挑战。

  当感三病房需要医学影像科抽调工作人员的时候,刘建新等四名年轻小伙子主动报名,上了前线。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面对这场不知感染源的传染病,党员冲在了前面。传染科收治第一例疑似病人的时候,科护士长柴洁立即表示:第一个夜班谁也别争,我来值!紧接着,韩祥云护士长值了第二个夜班。抽来的医生许多没在传染科工作过,但也是召之即来,毫无怨言。血液内科欧晋平大夫的孩子刚刚四个月大,妻子还在休产假,但他也毅然参加“非典”病房的工作;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心内科大夫李建平刚刚归来,孩子刚刚七个月大,一报到就奔赴了“非典”治疗第一线。

  真情天使 谱写爱心心曲

  一位刚被替换下来的大夫说,隔离病房的工作太辛苦了!隔离病房的事迹又太感人了!
  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穿着隔离衣,工作起来浑身是汗,像是在蒸桑拿,体力的消耗可想而知。他们不能回家,临时床铺是公用的,洗衣晾衣又不方便,饭菜总不如家里的可口。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高占成正在基层锻炼,被医院紧急召回,他顾不上回家看一眼,便投入到隔离病房的工作中,两周后医院派人替换他时,他却要求接着再干。急诊科朱继红主任也主动到隔离病房工作,在进入病房之前,朱主任写下了“告急诊科同仁书”,嘱咐大家一定要善待病人、做好自我防护。

  隔离病房的好多护士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却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因为隔离病房是临时筹建的,没有报警灯,护士得时刻看护病人。护理部领导不忍心看到再有护士倒下,委婉地告诉护士们,做完治疗后可以离开一会儿。可护士们马上反问:我们是护士,离开了病人怎么办?

  北医三院年轻的共产党员冯丹丹护士到佑安医院最先护理的是一个气管插管,靠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病人刚插管的前两天,没有密闭式吸痰管,每次吸痰时,拔开呼吸机管路与气管插管的接斗,就会有分泌物喷出来。因为和病人近距离、面对面操作,随时有被喷到脸上的危险,但是小冯根本顾不上考虑个人安危。尽管如此,她打电话给父母总是报平安。

  众志成城 再现“抗洪精神”

  在SARS面前,一线的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后勤的工作人员全力支援。放射科不顾个人安危加班加点,中医科为一线医护人员送防治非典中药,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已时刻准备着,今天是SARS的后备队,明天就是SARS最前沿的士兵。

  “争取不让我们的医务人员病倒”是北大医院感染管理科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亿自从SARS在北京出现第一例病例开始,就以她特有的职业警觉向有关部门提出各种议案。北大医院平时日门诊流动人员高达数千人次,本院职工近3000多人,在短时间内使全体职工建立起规范的防护意识,特别是使直接诊治病人的一线工作人员具备严格的防护观念,同时又不能造成无谓的恐慌,其工作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感染管理科夜以继日地起草操作规程,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4月7日晚9点,人民医院总务处王俊安处长接到医院关于建立隔离病房的紧急通知后,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集合了一支近30人的队伍,连夜开始了病房的临建工作,大家加班加点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9日下午,隔离病房终于正式投入使用。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