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选择,意味着奉献和牺牲

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 孙玉遐)虽然病人康复的消息不断传来,但是“非典”威胁人类的阴影还未散去。在这个鲜花盛开的春天里,医护人员在与病魔的较量中接受严峻的职业考验、历练,在维护生命的尊严中实现白衣天使的价值。

  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科技人员每天在被隔离的病房一线同传染性极强的“非典”作生死抗争,虽然随时可能受到病魔的侵袭,但他们义无反顾。截至5月5日上午10时,我国内地已有851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占确诊病例的近四分之一。自从“非典”疫情爆发以来,已经有邓练贤、叶欣、梁世奎、李晓红等白衣战士倒在了不见硝烟的战场,然而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又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向抗击“非典”的最前沿——定点治疗医院、隔离区、隔离病房。尽管他们和常人一样也有分别的眼泪、对未知明天的担忧,但他们还是超越了自己的脆弱用坚强的行动无声地诠释着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内涵,用每一天与疾病乃至死亡的面对面书写着一个个忘我工作、敬业奉献的感人故事。

  “明知有生命危险,但也不能畏惧,既然选择了医护的职业,在病人需要的时候,就要往前冲,没有退路。”

  “选择医生的职业,就选择了风险和危险,这是职业特点决定的,到‘非典’一线工作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在广州,“非典”病魔袭来之时,钟南山院士深入病房一线,细心观察每一个病人的身体变化情况,总结分析发病的规律,执着寻找致病的“祸根”。他说: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我们不上,谁上?找到“非典”发病、致命的答案,减少死亡,提高治愈率是我们忙碌、奔波的唯一动力。

  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快速攻克“非典”病毒、找到治疗的办法和药物是最大的政治。他对病人的关心、对职业的酷爱,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求知探索的精神境界。他感染带动了一批人忘我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去。采访过他的记者流泪告诉人们,钟南山院士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学者、医生。

  在攻克“非典”病毒的日子里,在北京,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年过70的曾光先生,夜不能寐,靠药物保证睡眠,他说,搞不清楚“非典”病毒的来龙去脉,我心里不塌实,当人类生存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搞流行病学研究的首先应该不怕传染、有所作为。

  北京,一对年迈体弱的父母谈到去隔离病区工作的女儿时说。我们理解孩子的选择,救命是医护工作者的天职,我们不希望有什么意外,但一旦不幸发生,也是没有办法的,我们痛心但我们决不后悔孩子的选择,这是她应该做的。

  内蒙古,一批卫校应届毕业的花季姑娘,积极请战到“非典”一线工作,她们把抗击“非典”当成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一个个勇敢的选择,一句句朴实的言语,道出了千万白衣天使的共同的心声——为了治病救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医护工作者迎着困难、风险上,没有丝毫理由退缩,即使倒下了,也无悔无怨。就像战士在战场不能当逃兵一样,医护人员不能远离死亡地带。

  战斗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不能和家人见面,不能自由行动,在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但要付出体力和脑力,还要承受直面生死的心理压力,但他们没有畏惧悲观,而是有条不紊地照顾病人、对抗死亡。 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面前,我国广大医护战士表现出的坦然从容、勇敢忘我可歌可泣。

  连日来,来自抗击“非典”前线的一个个真实故事让人流泪、让人感动,发人深思。人们在敬佩讴歌白衣战士无畏奉献的同时,对他们的职业危险有了比平常更深一层的理解。每一种职业,尤其是医护人员、军人、警察等高危职业,选择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付出。勇敢面对自己选择的职业可能带来的一切——鲜花、荣誉、掌声、困难、风险、危险、牺牲生命是从业人应具备的理性心态,对预料之外的灾难有成熟的心理准备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基础。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