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我眼里每个死者都是有尊严的人”

中国青年报

  “那是4月6日凌晨1时25分,他的心跳停止。”这是北京地坛医院第一位非典患者生命停止的时间。48岁的护士长贾双萍在一个月后,还清楚地记得最后的细节。

  “抢救从晚上8时开始。眼见着,一个生命就这样被SARS病毒夺走了。”做过28年护士的贾双萍说,那一刻她流泪了。

  可她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连续5个多小时抢救后的场面,“你们想像不到有多脏。”失禁的大小便,难闻的异味,体液,重要的是,还有可怕的SARS病毒。“在抢救时,这些都是顾不上考虑的。”贾双萍说。

  贾双萍带着3名护士,开始了“临终护理”。她回忆道:“我们给他擦了身,用的是白毛巾。印象里,他的体重有100多公斤,很重。他的头发乱了,我们帮他理顺。”

  “接着帮他脱下了病号服,换上他入院时的衣服———白色的衬衫,深色的西装。最后,白单盖住了他安详的脸。”

  贾双萍说:“他的亲人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也看不到我们这么做。但是,看到看不到,我们都会这么做。”

  这位得了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护士长说:“我希望像活着时一样尊重他,让死者有尊严地离去。”“国际公认的护理理念,是尊重病人,尊重一切人做人的权利。”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张志君说:“这包括,把死者体面地送走。”63岁的她做过护士,也做过护士学校的校长。

  她今天从卫生部得到的数字,我国现有120余万护士中,有万余名护士参与了抗非典工作。这位老护士说:“在非典病人20多天的病期里,如果缺乏护士从生理到心理的呵护,一些病人会崩溃的。我认为,如果没有对人尊重的情感渗透,护士的操作会很生硬。”

  “可能一个细节,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刘子军医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医学教授留下遗嘱:我去世后,把我做成医学标本。这里的医学院学生,每次在做试验前,都会认真地向标本鞠躬。“现在,在一些医学院校,这个鞠躬的细节被省略了。”

  据今天国家卫生部公布,非典已夺去我国224个人的生命。

  一位已经出院的病人对记者说:“在我走进隔离区住院前,爱人突然抱住了我。我真担心,如果我不能出院,爱人再见到的,就是我的一个骨灰盒。”因为这位病人知道,卫生部和民政部的“有效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的紧急通知中要求,非典病人不幸去世,亡者遗体“要及时就地火化”,“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传染病防治法》里,有这样的内容:“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必要时可以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有些非典死者,也为人类了解非典病毒,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国家是否应该下半旗向这场灾难的死难者志哀,目前正成为网上争论的一个热点。网上有人说,立一个碑吧,把死难者的名字一一刻上。

  贾双萍说:“在我这个护士长的眼里,每个死者,都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王尧)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