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可爱着,美丽着
新华社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全国的护士们本该在今天过着属于自己的节日。非典,是非典,它自私地侵占了她们的快乐,可惜它忘了我们有全世界最棒的护士,面对它的终是败局。她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最受人们尊敬的人。
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是对护士天职最好的诠释,她们也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为它做出注脚。
病人:她们是美丽的天使
年仅23岁的小彭,是个外地到北京打工的姑娘,被确定为“非典”患者送到北京酒仙桥医院时,已经是一名高烧多天的危重病人。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她终于清醒过来。可她却一心想要回家:“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家里。”精神濒临崩溃的她冲向病房的玻璃,撕破了医生杨国山和护士张晓萍的防护服,自己的手也被玻璃划破,流出了鲜红的血。
张晓萍赶紧冲过去把小彭扶到病床上,全然不顾防护服已经破损,冒着可能被感染的危险,给她止血包扎。为了怕她想不开,张晓萍和另外一名护士王晓静又一直陪着她到后半夜。
此后的日子里,照顾小彭的护士们又多了一项工作:和她聊天。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终于让小彭明白了,只有彻底治好病,才能尽快与家人团聚。她无比信赖地接受所有治疗,让吃药就吃药,让打针就打针,身体逐渐走向康复。小彭知道每一个病房护士的名字,可从心里,她更愿意喊她们“姐姐”。是啊,这些护士们对她所做的,就是亲姐姐也不过如此啊!现在的小彭对自己以前做的傻事后悔极了,她不会说更多的话,只含着泪不停地说着:“谢谢!”
医生: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实,治好一个病人,我们医生的功劳只占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要记在护士身上。”说起护士们的辛劳,酒仙桥医院副院长吴增安对此深有体会:“目前对于‘非典’的治疗并没有特效药,护理显得格外重要。医生列出的医嘱,大多由护士来执行。她们在病房里坚守的时间最长,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也最大。”
是啊,在治疗“非典”的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吃药、打针都要由护士来负责以外,日常监测病情变化中的量体温、测脉搏,观察呼吸机和监护机,定期巡视病房和大量生活照料等都要由护士来完成。
作为一名医生,吴增安亲眼看见一位患者因是老年人水肿,血管很难找,每次打针,护士们都一起上前找血管。作为一名医生,吴增安更明白,在厚厚的防护服下,四个小时滴水不进、马不停蹄地端药送水、处理污物、吸痰插管意味着什么。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春生说得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南丁格尔精神。”
护士:不让每个病人无助
记者曾经问过酒仙桥医院护理部主任陈淑萍:“面对这么多的‘非典’病人,你不怕吗?”
“说实话,没见到病人以前,觉得这个病特别可怕。可一到了病区,见到病人,看见他们那么虚弱,那么痛苦,就忍不住该干嘛干嘛了。或许,这就是护士的天职在起作用吧!”
宣武医院护理部主任杨莘说得更直接:“这些‘非典’病人,身患重症,旁边却连一个亲人也没有。许多还是年迈老人,我们再不好好照顾他们,心里怎么能过得去呢?”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我国首位南丁格尔奖得主王瑛的这番话曾激励着一个又一个护理人员勤奋工作,不让病人陷入无助的境地。即使是现在,面对着传染性极强的病人,也正是这样的天职让她们能够挺身而出,做着原本平常,现在却异常危险的工作。
于是,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一名又一名护士辞别亲人,义无反顾地走上抗击“非典”第一线。于是,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一名又一名护士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却把病人的安危冷暖看得比天还重。
然而,她们都认为这些只是自己应该做的,她们说得最多的却是家人的支持和病人的理解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