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女护士们
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黄全权 赵磊 王宏达)穿戴上全套蓝白的防护着装,站在“非典”患者的床前,她们代表着一个职业--护士。脱下全套的装束回到生活,她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女性。
在防治“非典”一线的日日夜夜里,在她们或壮丽或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记者宁愿采撷出她们一些不经意间的流露和随处可见的真实。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间的流露和真实,悄悄地注解了她们从事的这个职业,更默默诠释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点滴人心、脉脉温情。
护士马原心里其实对老鲁有意见
老鲁70多岁,4月底进的中国医学科学院SARS防治中心协和病区的病房。
老鲁确实“不听话”:爱犯小性子;老是找不着口罩;在氧气很充足的时候,老鲁也要摁上几次对讲机,让护士忙不迭地跑进来……马原的意见不是因为这个。她说老鲁是重症患者,他是担心自己的病情。
马原心里不舒服的是,每次老鲁使性子的时候,她一个人说尽了好话,但总是不行。马原只好出去拉上别的护士加入阵营。而这时,老鲁往往会很轻松地说:“没事,没事。”
那天记者进病区的时候,老鲁正静静地躺在床上吸氧。但老鲁死了。走的时候是7日清晨7时50分。那天偏偏是马原当班。护士中最伤心的就是马原。7日的午餐,马原只吃了一点点。从下午3时开始,马原谁都不理,在耳朵里塞了个耳机,坐在生活隔离区的院子里一直哽咽到了晚上6时。她说老鲁其实挺好,他只是把她当小孩逗她,有时去他病房治疗时,老鲁又会忙不迭地戴上口罩才让护士进来……马原的哽咽,至今好像一直在记者的耳边。
听不得的手机铃声
和年轻顽皮的马原相比,年轻的护士长张玉珍更多地阅读了人间的生死。在记者面前,她并不轻易袒露性情。但她的沉静却在一瞬间被手机的铃声打破。
6日下午1时50分,正是交接班的时候。她和几个护士已经脱了厚厚的防护服撤到了清洁区,进行了全身消毒和清洗。这时,传来14床的病人突然死亡的消息。吃惊的张玉珍,没有一点慌乱,立即重新穿上防护服,进到病房进行遗体处理。进去之前,她没忘了向两个刚上一线不久的小护士继续进行交班工作。张玉珍的慌乱是记者事后才知道的。就在处理患者遗体的时候,病房里突然出现了铃声,那是患者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发出的。张玉珍的沉着和冷静也在那一刻被打破了。在手机铃响的时间里,这位“老到”的护士长一直愣在原地。“那肯定是……肯定是死者的家人。”即使在十多个小时后,沉着的张玉珍也不愿回忆起那一刻:“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也许是他的妻子,也可能是他妈妈。你都能想象,他的家人在电话那边是多么着急。”她说,再不想听见手机的铃声。
灿烂地笑,痛快地哭
如果说“非典”一线隔离病区护士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在这里的她们更真实:她们更容易笑,也更容易哭。
5月7日晚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SARS防治中心协和医院的生活隔离区里,100多名协和医院的护士们就灿烂地笑了一回,也痛快地哭了一回。这一天,医院为她们中的11名生日在5月份的医护人员举行了一次特别的晚会。陪伴她们生日的,是无数的鲜花,协和医院全部的领导,还有濮存昕、魏积安等她们喜爱的明星。接下来是播放录像,放的是电视台的同志事先录制的带子:11名过生日的医护人员的父母、家人在画面上对着他们的孩子说话,给他们心中最牵挂的身处“非典”一线的孩子送上自己的祝福。转折也就在这一刻出现了:画面上出现了谁的家人,听到谁家父母的话语响起,谁就带着笑脸尽情地哭,尽情地让眼泪流淌。在场的100多名医护人员,在场的所有记者就一起陪着她们哭,痛快地哭……她们就是这次圣洁的护士节的平凡主人。
在这样一个对所有人都很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祝福她们的节日:为她们的圣洁,也为她们再简单不过的人性和温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