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患者的守护天使
健康报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对于这个日子,我始终不会忘记,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位头戴燕帽、身着白裙的护士,我的护士情结直到现在还很深、很深。今天,我依旧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入了北京佑安医院的大门,去看看那里的护士,因为她们不是普通的护理工作者,她们是日日夜夜和传染病病人打交道的白衣天使,她们现在正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用她们的勇敢、无畏,用她们的坚强、胆识和智慧迎接着新的挑战。北京佑安医院这个战斗的集体刚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我的心中,她们更加伟大了。
与传染病人打了40多年的交道
当我走进北京佑安医院,这所全国最著名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大门时,一缕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10层高的病房大楼外绿草如毯、鲜花掩映、泉水叮咚。病房内现代化的设施更是齐全,先进的诊疗设备,舒适的休养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我来到这所医院的护理部,说明来意后,陈东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已经年近60岁的陈主任,看上去也不过50岁,端庄、干练,护士特有的气质打动着我……
“我已经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40多年了,至今我仍然深深地爱着这个工作。”陈主任告诉我,她在42年的护理生涯中目睹了我国传染病疾病谱的变迁,也亲身感受到了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染病肆虐,其死亡率占全国首位,当时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传染病”这三个字令人闻而生畏。当时,麻疹、白喉、猩红热、痢疾、乙脑等十几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医院当年350张病床经常爆满,有时一个病区一个晚上,就会有4位病人经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面对被世俗偏见视为“恐怖之乡”的传染病护理工作,面对自己的偶像南丁格尔女士的感人事迹,花季年华的陈东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走进了北京佑安医院并且一干就是42年。这其中她也彷徨过,但是,当看到经她亲手护理的病人健康地走出医院时,欣慰和满足是别人享受不到的。
陈主任为我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70年代,有一位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张老师,曾经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三次住进佑安医院治疗,这次,他在院外又呕血500ml,第四次因出血住院。当病人被抬进病区后,任护士长的陈东马上迎了上去,病人由于再次出血对救治已完全丧失了信心,而且此时家人也离他而去,只见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不住地喊着:“我实在受不了啦,我不想活了,不要救我!”陈东非常冷静,她立即安排好护士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然后习惯性地用一只手把摸病人的脉搏,另一只手轻轻地用毛巾替病人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并不住地安慰着病人。突然“噗”的一声,1000ml的鲜血一下子从病人的口中喷出,立刻陈东的脸上、工作服上被鲜血染红。病人再次呕血,需要紧急抢救,立即为病人进行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然而,病人因失血过多,极度烦躁,不配合,经大家的共同努力,导管终于还是插进去了。抢救结束,陈东正准备去换洗衣服,突然听到护士的惊叫:“别拔管”!陈东转头一看,只见病人正双手持管用力向外拔,结果充好气的导管卡在咽喉部,造成呼吸道梗阻,病人已憋得脸色发紫,几乎就要窒息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东立刻直奔到病人床前,凭经验,她果断地采取措施,迅速放掉了导管气囊的气,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后来,这位患者在住院期间,陈东还找到了他的妻子,终于使这位悲观厌世的病人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树立起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患者在妻子的陪伴下高兴地回家了。同时,也留下了一面写着:“佑安传美名、医护似亲人、医术更精湛”的大红锦旗。
从普通护士到护士长又到今天的护理部主任,陈东告诉我,这里一代又一代护理工作者满怀爱心和奉献精神从护理白喉、乙脑患者,到护理肝炎、艾滋病病人,再到今天的非典,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患者都是从这些身为人女、身为人妻、身为人母的护士的呵护下走上康复之路的,她们自己得到的太少,而奉献给病人的又太多太多,她们甚至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去护理病人。最后,陈东动情地说:“我对传染病护理事业的挚爱岁久弥深,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传染病病人的守护天使。”
面对非典她们是无畏的战士
在救治非典的过程中,佑安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退缩,很多人都积极踊跃报名,志愿到感染科工作。迄今为止,已经有150多位医护人员战斗在与非典抗争的第一线。
4月6日晚上8点,非典患者张先生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极度呼吸困难,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此时,离护士小吴下班只有半个小时了,而且她心里清楚:进行气管插管治疗,是职业暴露中最强的一项操作,她要极近距离地接触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很大。但是,对患者的治疗稍有延迟,就面临生命危险。小吴没有时间犹豫,立即穿上隔离衣,带上长达胸部的面罩,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去。在外院专家的帮助下抢救成功了,几分钟后,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了,面色也开始转好。小吴仍然留在病房里,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呼吸机的运转情况,4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小吴在连续作战10个小时后走出病房时,疲劳、紧张、忙碌,加上隔离面罩的憋闷,使她几乎就要虚脱了。
感染科护士长小王,当我见到她时,她正身着严密的防护服,俯身为一名重症非典患者吸痰。今年26岁的小王,身材修长,凭感觉她一定十分漂亮。2月6日做完婚检,原打算在4月春暖花开时举办婚礼。然而,3月初突然接到命令,护理非典病人,爽快的小王没有打半点壳绊儿,给未婚夫打了个招呼就上岗了。这一干就是一个月,每天几乎都是早8点上班晚8点下班。院领导为了照顾她们安排每天6小时工作制,但是为了病人她和她的同事们几乎都没有享受过。小王的未婚夫仍在企盼着她哪怕腾出一点点时间一起去领结婚证,可不善言语的小王只是隔着口罩对我说:“结婚早一天晚一天比起人的生命来,就太微不足道了,等到我们战胜非典后,再和我心爱的人牵手走上红地毯时,我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欣慰的。”
为了非典病人,她们不顾一切地努力工作。眼前赵大姐正在费力地推着氧气瓶,因为有呼吸窘迫的患者正在用着呼吸机,因此氧气的用量就特别大。赵大姐告诉我,为了有效地避免疾病传播,减少更多的人进入病区,护士们承担了许多职责工作范围以外的工作。比如:一瓶氧气重120多斤,一天就要推20多瓶。年近50岁的赵大姐,为了保证非典患者的营养,如今又学起了营养配餐,她每天根据患者的病情,一一征询病人的意见,逐个给他们订餐。遇到正在吸氧的病人,她还要一口一口地给病人喂饭……护士褚大姐更是让我感动,当她接到上级的命令时,爱人正在首钢上“三班倒”,女儿20岁,边学习边工作,她只好将生病的婆婆送到了大姑姐家,迅速加入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感染科的病房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每天护士们要将清洁的水,一桶一桶提到病房供患者使用,再将污水、污物和患者的排泄物消毒后进行排放,每天如此,其辛苦可想而知。然而她们的信念是:为了非典患者,我们会努力地工作。
佑安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和非典顽强抗争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也着实考验了一把我们的白衣天使。非典病人的治疗要求非常严格,100ml一瓶的液体,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为患者输完,护士就要坚守在病房里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的病人输液治疗要到深夜才完成。激素治疗的患者房间,一天要进行多次的消毒,一方面保护病人,同时也防止病菌的传播。护士的手被消毒液泡白了、脱皮了,脸和暴露的皮肤被紫外线灯照红了,起了皮疹。为病人做雾化吸入、打针、发药、吸痰、拍背,这一切都要求护士要面对面地和病人接触,她们没有退缩。孙焕琴护士长告诉我:“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虽然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大家很勇敢,配合得非常默契,因为我们捂得很严,所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了解彼此的用意。我们惟一的信念就是早日控制非典,不辱白衣天使的使命和责任。”
用北京佑安医院赵春惠院长的话说,在和平年代,我们就是战士,是保卫人民健康的战士,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超凡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诠释出了“他们选择了从医,尤其是选择了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的深刻寓意。
传染病病人需要爱和关怀传染病医院的护士更需要理解
当我见到感染科的朱伟平护士长时,她刚刚脱去厚厚的隔离衣和隔离鞋套,摘下口罩的脸庞渗出了晶莹的汗珠,她这是刚从严密隔离的非典病人的房间里出来……
知道我的来意后,朱护士长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传染病病人需要爱和关怀,而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的护士更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朱伟平所在的感染科,收治的大多是需要严密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为了保护社会,这里不能有家属陪护,护士在完成各种护理程序后,就担当起了家属的角色。传染病病人往往会受到同事、朋友、甚至是家人的歧视和疏远,而此时医护人员的言行就是他们战胜疾病的最大力量了。在与传染病病人朝夕相处中,她们不只是完成晨、晚间护理,打针、发药、观察病情、抢救危重病人等护理工作,还要接触和清除有传染性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为了保护社会和健康人不受感染,必须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比综合医院的护士多一份献身精神,要有为传染病病人奉献一切的勇气和志愿。朱老师说:“同是吃五谷杂粮,谁不得病?在这里工作,被感染的几率很大。但是,当我们面对患者渴求生命的目光时,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朱老师说得很平静,可我却在不时地被感动着……看着那些和我同龄甚至只有20岁出头的姑娘,每天带着厚厚的帽子、口罩、眼罩,穿着隔离衣、防护服,奔走于病房之间,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她们减少了与亲朋好友的团聚时间,我深深地感觉到她们失去得很多。
病人们走了一拨又一拨,而这些可爱、可敬的护士们还依然坚守在防治传染病的第一线。她们也渴望亲情,更需要理解。
我是护士所以我自豪
杨琦丽是一位漂亮姑娘,擅长英语演讲,拥有大专学历,已经有了几年的护理工作经历。当她拿来自己唱卡拉OK的照片给我看时,我意外地发现她竟然和流行歌手李玟十分相像。我们都是年轻人,共同的爱好让我们交流起来更随意,话也就更多了。
对护士燕帽的喜爱和对护理专业的认可是小杨踏入护理队伍的初衷。年轻的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她说:“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门服务行业,特别是面对传染病患者。比如:一些肝病病人,他们本来肝火就旺;现在的非典患者,传染性很强,他们更需要关爱。所以我们做护士的就要有耐心,更要细心,遇事再烦也要学会控制,多去理解病人。我很自豪,因为我是护士。”听着小杨的话,我才真正理解了贴在佑安医院门诊大厅墙上的“冷处理、话和气、让三分”这个工作信条的真正含义。
要做学者型的护士
在佑安医院消化科任副主任护师的闫素英,中等身材、人到中年,但年轻人般的朝气与豪爽,让我们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闫老师眉宇间的宽容、热情与言语间的谦虚、和蔼,让我对这位护士大姐有了更多的好感。
“现在我们更需要学者型的护士”。闫老师告诉我: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仅凭学校里学的知识是不足以胜任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护理工作需要的,况且我们面对的又是传染病病人,他们不仅有躯体上的疾病,他们的心灵同样脆弱。80年代护理工作是附属医疗的,护士的职责是要求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工作。现在,护士则是在上级护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这就证明护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需要护士积极地参与科研和教学,给予病人更多的治疗和健康知识。佑安医院积极推行人性化护理并运用自理学说知识增加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投入,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延续自我护理程序。闫老师告诉我:1995年有一位肝硬化病人有大量腹水,经治疗后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前,闫老师耐心地告诉他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尤其是饮食方面一定要把握好。因为病人一旦进食蛋白过多就会引起昏迷,而进食蛋白过少,则会引起低蛋白血症。出院前叮嘱他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有无腹胀、头晕……但是,患者回家后由于兴奋过度,吃了太多的高蛋白饮食,第二天就引起了昏迷,患者和家属都十分后悔。这次以后,这位患者一直按护士的讲解去做,直到今天,他还健康地生活着。另外,在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大多是肝病患者,很多都要接受干扰素治疗,而首次注射干扰素后,会引起体温升高。以往的注射时间一般在上午,这样病人一发烧就会影响进食午餐,于是,闫老师经过细心的观察、研究、对照,发现下午3点为病人注射,引起体温升高在晚饭后,这样既不会影响中午进餐,也不会影响病人的晚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伴随医学科学的发展,当今护士的工作再也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而是要参与到患者治疗的全过程。
“到什么时候都要不断学习,我们才会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闫老师现在也正在进修护理本科课程。她还告诉我,佑安医院257名护士有80%的人正在进修护理大专课程。佑安医院还成立了多个护理科研小组,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护理科研工作。编撰了多部健康教育专著,每年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护理学术论文数十篇。听着闫老师的话,我仿佛看到了一支充满智慧和热情的护理队伍正活跃在临床第一线。
走访了这几位天使后,我的心情已无法平静。目前佑安医院的护士们在工作中还在不断探索适合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模式,率先开展的整体化护理、舒适护理及极富特色的沃母式临终关怀等,深受业内同行和广大患者的好评。佑安医院已经坚持10余年的医疗、护理质量跟踪调查显示:出院患者对佑安医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达99%。这一成绩包含了护理工作者多少汗水、泪水、辛苦和无私的奉献。
佑安医院的赵春惠院长告诉我,佑安医院的护理工作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护理管理,以人为本;护理教育,以新为本;护理质量,以精为本;护理科研,以勤为本。”
朴实的话语,忙碌的身影,执著的追求,从北京佑安医院一代又一代的护理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了支撑人类健康的伟大女性。她们是一群行走在鲜花与荆棘并存的医路上的健康卫士,她们是传染病患者的守护天使。
(刘慧、张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