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何时陪爸再钓鱼

北京青年报

  昨天,杨涛的妻子张萍带着儿子杨云骢回到了家里。记者来到时,她正和儿子收拾着杨涛的遗物。张萍用手抚摸着杨涛的钓鱼竿说:“原本打算等他抗非回来后,全家再去钓鱼,谁知这竟成了终身的遗憾。”杨云骢眼含悲痛,眼前仿佛又出现和爸爸垂钓嬉戏的场景。

  ■“钓鱼迷”终年仅43岁

  得知母子俩回家的消息,邻居们都赶过来看望他们。安慰的话尚未出口,大家已经哭成了一团。人们怎么也不相信,杨医生那么好的人,让SARS病魔夺去了生命。

  杨涛是通州潞河医院放射科大夫,是科里的业务骨干。自医院4月8日收治第一例SARS患者以来,放射科就担负起了进入隔离区为病人做床头拍片的重任。由于夜以继日地工作,4月26日杨涛感染了SARS病毒;4月28日,他转入酒仙桥医院,但由于起病太急,5月6日,他告别了他的战友们,终年43岁。

  ■儿子还等着爸爸回来给他配眼镜

  熟悉杨涛的人都知道,杨涛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他的爱人是半下岗状态,杨涛的收入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来源。然而,这个家庭支柱的突然坍塌,让这一家失去了依靠。

  每天晚上7点,到医院送饭是张萍固定的日常“工作”。每次送去的晚饭,总要到11点多钟杨涛才能吃上。有时候,妻子埋怨他不能按时吃饭。他总是淡淡一笑对妻子说,饭早吃晚吃都一样,可病人耽误不得,别看就这一会儿,就可能错过了最佳的诊断治疗时间。儿子的眼镜度数浅了,杨涛几个月前就答应带儿子再去配眼镜。但是为了工作,对儿子的这个承诺一直没有兑现,即使他在住院期间,还打电话给妻子,等病好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宝贝儿子配眼镜。谁知这竟成了他的未竟之事。

  4月8日,潞河医院收治了第一例SARS患者,杨涛就再也没休息过。为了防止感染妻儿,他主动与妻儿在家里进行了隔离,连饭也不让妻子再送了。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每次回到家里已经疲惫不堪的杨涛都强打精神,告诉妻子,今天我又给几个SARS病人拍了胸片。

  杨涛是4月22日出现发烧症状的,妻子催他去看病。他说行。可到了晚上,看到杨涛疲惫的样子,张萍就急了,你都这样了还工作,你不要命了。这是他们结婚19年,张萍第一次朝杨涛发脾气。杨涛一笑说,没事儿,我身体好着呢,哪能轻易就被SARS打倒。

  在家人眼里,杨涛是个好丈夫、好父亲。自从杨涛被确诊为SARS住进医院,张萍就一直坐在电话旁边,等着丈夫的电话。即使丈夫已经走了,她仍然改不掉这一习惯。因为,她不相信杨涛会真的抛下这个家,就这样走了。

  杨涛的嫂子白玉珍告诉记者,5月3日,杨涛给哥哥打了最后一个电话。在电话里,他断断续续地说,他可能挺不过去了。他说,能倒在抗非的前线,他死而无憾。但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妻儿与年迈的父母,你们多保重。自此就没有了音讯。

  采访中,杨云骢告诉记者,以前,我爸爸总对我说,儿子,做人要正直,要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快乐。为此,我总说爸爸傻,老为别人的事情瞎忙。现在我明白了,爸爸是对的。

  ■听医生说,他是带着微笑走的

  昨天,记者打通了正在隔离的通州潞河医院宋守君医生的电话。宋大夫告诉记者,其实,杨涛完全可以躲过这场灾难。放射科进隔离区做床片(在病人的床边拍胸片)是几个人轮班进行,可是他总是第一个冲进隔离区。

  在杨涛生病的前一天,隔离病房打来电话,急需为一名SARS病人拍胸片。刚要下班的杨涛听说后,立即换好衣服说,“小高身体不好,抵抗力差,容易被感染,我去吧。”可没人想到,此时的他也正发着低烧。

  4月19日晚上6点至20日早上8点,杨涛先后为43位病人拍摄胸片。而这其中,就有给他传染上SARS的病人。

  宋守君是5月6日下午1点半左右得知杨涛牺牲的消息的,起初他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他打电话到酒仙桥医院ICU核实情况。那里的大夫说,杨涛于30分钟前已经不在了。听医生说,他是带着微笑走的。

  杨涛是个快乐的人,他的快乐感染着医护人员和同房的病人。为了怕护士们感染,他每次都是自己换液,以减少护士进入病房的次数。每次护士进来前,他都要让护士等他做好防护才能进来。正处在隔离休养的护士金侠告诉记者,我有时查房,问他感觉怎么样,他总是一举拳头说,行,没问题。金侠最后一次见到杨大夫是在4月28日下午4点左右,他趴在窗户上向外张望着。看着进来的金侠,他有些无奈地说,现在正是医院用人之际,我却趴下了。唉,看着你们工作,我真憋得慌。

  对杨涛的牺牲,记者在电话里都能感受到同事们的那份沉重。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乎乎的小伙子叫杨涛

  听到杨涛牺牲的消息,今年60多岁的邸秀峰大妈几乎哭晕了过去。她怎么也不会忘记,在她两次犯脑溢血病时,是他跑前跑后地忙活,为抢救她的生命赢得了时间。

  北京光明日用化工厂的王力持告诉记者,他本不认识杨涛,可有一次去潞河医院看病,让他们相识了。他说,当时第一次去潞河医院就诊,由于不熟悉医院的结构,让我六神无主。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胖乎乎的小伙子从地下室走出来,我便上去打听,可是我话还没说完,人就有些支持不住了,他连忙扶着我坐下,问明情况后,二话没说就帮我挂了急诊,跑前跑后地交钱、拍片,帮我办住院手续。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叫杨涛。好人呢,王力持便再也说不下去了。

  潞河医院地处远郊区,农民就诊的较多,经常会有大字不识的大爷大妈前来就诊,每到这时杨涛会像家人一样搀扶着他们到所要去的窗口,帮助他们办完手续才离去。

  像这样的事情,在杨涛身上太多了。人们无法将他所做的一切一一记录下来。杨涛牺牲的消息传开后,在痛苦的人群里,没有人讲得出他的丰功伟绩,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他是个好人,多好的一个人。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