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医院隔离区手记:透过挂满泪水的脸
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孙彦新 袁理)在小汤山医院隔离区采访,我们见过太多的泪水,有“非典”患者的,也有医务人员的。透过一张张挂满泪水的脸庞,我们愈发真切地感受到那涌动在这方特殊世界里的滚滚热流。
流泪,不仅仅是因为感动
9日下午,刚刚值完班的护士长陈红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由于长时间工作,护士陈捷和胡旭的护目镜里尽是汗水,给病人抽血时,一时看不清血管位置。情急之下,两人把手放到了眼镜上。这个危险的动作恰好被陈红发现了,她狠狠地把两位年轻的护士批了一通。可一转身,自己的眼泪却下来了。陈红说:“姑娘们不是不知道保护自己,实在是顾不上保护自己啊!”
还有一件发生在陈红身上的事,她自己没有讲,是她们科的护士告诉记者的。在隔离区,医护人员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加上护目镜时常被汗雾模糊,给病人输液、抽血时,很难一下子找准血管。
“要一针见血!”陈红给“全副武装”的护士们下了死命令,“就在我身上练!”望着护士长不容置疑的眼神,护士们含着泪,一次次将针头扎进了这位可敬可爱的大姐的身上……
小汤山医院的1200名军队医护人员,大都是各个专业的业务骨干,不少还是各自单位的负责人。但进入这方白色世界,记者根本分不清谁是领导,谁是属下。不过,医护人员都清楚,每天巡视病房最多、休息最晚的,肯定是副院长周先志。
“在这里,所有医护人员都是普通战士。”周先志说。从3月7日在302医院接治北京地区第一例“非典”患者起,这位全军“非典”防治专家组成员已经连续两个多月没顾上休息了。“按照我们的规定,50岁以上的同志尽量不进隔离区。我是院领导中唯一50岁以下的,在病房的时间自然多一点,再者,领导靠前指挥,无论对医护人员,还是对患者,都会多增一份信心。”
一病区主任郭晓钟是位温文尔雅的博士生导师,然而,当看到有些医生护士因过度疲倦揉眼睛时,性情温和的教授却仿佛变成了咆哮的狮子:“还要不要命了!不要以为这些小动作无关紧要,病毒是不会给你留丝毫情面的!”
作为医学专家的郭晓钟深知,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生命的危险。他义不容辞地充当起自己病区所有人员的“保护人”。巡诊、查房,他走在最前面;查病情、下医嘱,他一项项过问……就连几扇合不拢的房门,也是他蹲在地上,一扇扇钉好的。
入夜,当郭晓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生活区,腰都直不起来了。上午才挨他批评的两位护士跑过来,含着泪帮郭晓钟脱下了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
流泪,不仅仅是因为亲情
5月4日,是患者小龚的生日。细心的护士黄秀芹从入院登记本上发现这一情况后,与医护人员商定,一定要让小龚过上满意的生日。他们深知,顶着巨大精神压力的“非典”患者,比普通人更渴望亲情。
晚上7点,医院后勤部门把鲜花和生日蛋糕送进了层层隔离的病房。当戴着厚厚口罩的白衣天使们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时,整个病区掌声响起来。泪水,从小龚的眼里夺眶而出……
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7岁从军的程堃本不是位爱哭的姑娘,可每当走进病房,她的眼泪总在不经意间流出来。9日上午给患者发药时,汗水顺着额头流到了程堃的眼里,她不能取下护目镜,更不能用手去揉眼睛,只得使劲地摇头眨眼。这时,病床上的一个小男孩问她:“阿姨,你怎么哭了,是不是我惹你生气了?”那一刻,程堃鼻子酸酸的。程堃说:“病人待我们太好了,在这里,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一名女患者去病区的路上一声不吭,就连护士帮她拿行李,她都死活不肯。后来,护士安然终于知道了实情:这名患者在其他医院治疗时,有一位护士像亲人一样地照顾她,每日给她喂饭、擦身子,后来那位护士不幸被感染了。这件事,给她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为了不让关心她的人再次受到伤害,她拒绝和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
“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安然流下了泪,既为那位护士姐妹的不幸,也为这位病人的胸怀。
然而,在隔离区,让安然感动的又何止这位年轻女患者?一次,她给一位大娘喂饭,每喂一口,老人就点头道一声谢。安然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您康复出院,我们就满足了。”老人却说:“大娘是想痊愈出院,可大娘最大的心愿是你们都平平安安的,不被我感染上。”
这位来自307医院的护士含泪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自己的妈妈了,可那一刹那,我心头一颤,仿佛觉得眼前这位慈祥的大娘就像我的妈妈……”
流泪,不仅仅是因为牵挂
王毅,自4月25日起就战斗在小汤山医院“抗非”第一线的中尉军需官;陈颖,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政治系女教官。5月1日,本该是这对情侣结婚的日子。
“有好几个不眠之夜,想打电话给他,但最后还是决定让他多休息一会儿。”陈颖说,“每当我听到电话中他熟悉又疲惫的声音,我都想哭。他告诉我,歇下来就想睡觉,每天从清洁区运被服到隔离区的5分钟路程,都能打个盹儿。”
远在大连的陈颖是在电话中接受记者采访的,虽然无法看到她的脸庞,但是从她颤抖的声音中,记者却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牵挂。“王毅的小汤山之行虽然让我们耽搁了婚期,但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让我们有了一次重新审视对方的机会。”她告诉记者,“是小汤山让我更加读懂了未婚夫,更加认识到了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我在思念中等他归来!”
泪水,不仅仅是因为牵挂。
自打180医院的护士长黄顺红来到小汤山后,家中那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一直不怎么吃饭,只对嫩菠菜炒鸡蛋感兴趣。可这个季节泉州的集市上少菠菜,丈夫又在外地工作,这可急坏了帮她带孩子的婆婆。让家中的老人没有想到的是,每天清晨,当她打开家门的时候,都会看到门把上挂着一把带着露珠的新鲜菠菜。原来,这是180医院院长孔培成每天早起,到附近的菜农的田间“讨”来的。
记者看到,黄顺红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晶莹的泪花在她眼眶里闪烁。
来自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医生杨伟康告诉记者,在来北京之前他刚刚搬家,可出发前的那天晚上,一位还不熟悉的邻居却送来了一个大西瓜。第二天早上,那层楼的人都纷纷下楼为他送行。“这段时间,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慰问电话,提醒我注意好防护。灾害面前,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和衷共济。”
与杨伟康一样,小汤山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几乎天天都会收到来自各方的慰问电。兰州军区473医院的护士长李可萍来到小汤山医院后,20多年没有联系过的同学竟与她联系上了。不少同学从报纸上得知她战斗在“抗非”一线的消息后,千方百计打听到了她的电话号码,向她表示热切的慰问。
护士节前,在给原单位全体护士姐妹的一封信中,李可萍写道:“虽然一线的生活很单调,但每一天都有令人感动的事情和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5日那天,温家宝总理与我和小彭握手了。那一刻,我们的眼中噙满了泪花……”
总有一种情感让人流泪。在这个5月,从小汤山医院隔离区这个窗口所展示出来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情感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