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辗转首都的消毒小分队

中国青年报

  五月的北京,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惟有洁白的口罩,提醒着人们,非典正在这个城市肆虐。

  下午2时,6辆迷彩大罐车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戛然停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交警以标准的手势指挥着,绿灯、绿灯、一路绿灯。行人,后退、后退。

  “哗”的一声,水雾从大罐车里喷洒出来,强大的水雾刹时笼罩了路面。车,没有减速,水雾,像直线一样整齐。两分钟后,大罐车撤离。

  这些大罐车,是为了抗击非典、保卫首都,国家紧急派出的一支消毒“应急小分队”,他们来自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防化兵,唐山大地震时出现过,1998年抗洪时出现过,而今天是它们建国以来的第三次特殊行动。这也是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建校53年来,第一次组建应急小分队。

  离开这里,小分队立即奔赴下一个消毒区域。各大医院、各总部机关大院,在北京,小分队的目标单位有60多个呢。

  除固定地区的消毒任务外,小分队还需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开赴突发病区。由于消毒地区多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地段,为了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小分队一般白天在郊区消毒,晚上到城区。

  “着装,准备出发!”

  打开包,取出防护服,从脚到头穿上,戴好面具,45秒钟,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加水、装料、检查车辆装备、出发,15分钟,没有停顿。

  在小分队的训练场地,这些闭上眼睛都可以重复的动作,每天还要进行演练。绿色的橡胶连体防护服、黑色的防毒面具、经过特殊比例配置的消毒水,从加入小分队那一刻起,这一切组成了队员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和这些装备一起被隔离。

  采访中,记者发现,看似简单的冲冲刷刷的消毒,却被这些“大老粗”们变成了精细的活儿。有些地方,文物多、建筑材料特殊,而消毒药水药性较强,对植物、大理石、花岗岩等有一定的破坏性。为了不让一滴多余的药水洒到马路旁边的花草树上,战士们加班练习开车技术,硬是练就了把水雾洒成直线的本领。

  防护服密不透风,长时间戴防毒面具,导致大脑缺氧,头晕、恶心,可在小分队队员面前,这些都不是问题。车辆喷洒不到的地方,用喷枪喷;喷枪喷不到的地方,就用脸盆端着洒。

  消毒液中含有漂白成分的氯,一次任务下来,出门前穿的迷彩服,颜色褪去大半,黑袜子也变成了白袜子。消毒液弄到皮肤上,效果立竿见影。休息时,不少人觉得小腿发痒,卷起裤子轻轻一挠,汗毛就掉了,大家笑称“这是世界上最有效的‘脱毛灵’”。

  从4月22日至今,小分队的小伙子们忙坏了,“看来还要忙下去”。可眼看着非典病人在一天天少下去,小伙子们又乐坏了:这些天没白忙!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