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时期的救命时刻表
中国青年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了2003年的中国!
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用行动诠释着“军人”的内涵。4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该院,高度赞扬这群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中国军人。
2003年2月11日,广州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一种原因不明并且传染性强的“非典型肺炎”疫病,开始在广东部分地区悄然蔓延。
消息立刻传到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因不明?传染性强?职业敏感告诉这些成天与各种危险打交道的人们:此次疫情不一般。
广州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上午10时,正在参加全军学术会议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流行病专家、全军疾病控制中心负责人曹务春,接到院里命令:由他与该所另一位病毒学专家祝庆余一同前往广州疫区采样,尽快展开疫情研究。
曹务春当即退出会场赶往机场。两天后,疫病病毒组织样本被成功采回。
与此同时,一项重大科研攻关行动计划,在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迅速启动。
2月15日,参加攻关的所有科研人员,全部放下了手中正在进行的研究,携带非典标本进入研究所的
P3实验室。
P3实验室是该院专门用于烈性致病微生物研究实验的特制实验室。密封的实验室里,气压低,空气闷热难耐;科研人员不仅要穿上3层特制的防护服、戴上7层防生口罩,而且不能喝水、进食,不能上厕所。
细胞培养、小鼠感染、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实验、病原分离……这是一场与死亡争时间的较量。在一次次研究实验后,2月23日,研究人员获得致病病毒的第一手证据和大量病毒样本,并最终确定了病原体。
2月26日,研究人员把分离出的病原体放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病毒颗粒。经过反复分析实验和专家验证,他们初步确定非典的病原体可能是一种冠状病毒。
为求科学准确,他们请来已经退休的著名病毒学家陈德慧研究员。这位在我国第一个分离出冠状病毒的权威专家,看到用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病毒照片后,当即予以确认。
4月9日,“非典病原体就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这一重大发现得到国家卫生部权威专家的确认,非典面纱被彻底揭开。
在非典元凶被确认的4月9日当天,院里就决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测序,然后通过与猪、羊、牛、鸡等动物所有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相比较,追踪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研制出阻断这一来源的药物和手段。为此,院里决定与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合作,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工作。
还是在当天,18时,双方从提出计划到签字,仅用1小时就达成了合作协议,拟定了测序计划,进行了工作分工。
还是4月9日,24时,所有病毒资料送达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双方专家连续熬了两个通宵。36小时后,4个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全基因测序完成,测序结果与加拿大、美国报告的序列基本一致。这一成就,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4株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测序的国家,也为寻找冠状病毒的来源,研制非典诊断试剂、疫苗和预防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其他攻关小组也各有斩获。
4月16日,“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技术面世。这种快速检测技术,仅用两小时便可获得非典检测结果,较好解决了非典诊断依靠临床指征判定的难题,对非典病人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月21日,由青年专家陈微领衔研制的“基因工程人ω干扰素”正式通过专家认证。该药物不仅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对变异冠状病毒的攻击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非典病毒。4月30日,这种干扰素正式得到国家药品监督局批准进入临床实验,成为我国又一个防治非典的临床用药。
4月25日上午,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对全部科研攻关人员实行封闭管理,全力攻克非典。命令下达后的当天下午5时30分,来不及与家人作任何嘱咐和告别的科研人员,全部进入指定的封闭地点。
非典还在肆虐,写这篇稿子时,已是深夜。此刻,设在全军微生物检测中心大楼内的实验室里,仍然灯火通明。在那里,还有一群军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