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平凡岗位的抗非典瞬间

解放军报

  5月15日,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医院———小汤山医院,第一批7名患者康复出院。当闪光的镜头对准患者和医护人员激动和喜悦的笑脸时,记者观察到另外一些岗位工作者的抗非典瞬间。

  保洁工每天清理垃圾多达2吨

  7时:清洁工穿着和医务人员一模一样的白色防护服,开始打扫卫生。有的在清扫4条马路,有的肩背喷雾器消毒,有的用手推车运垃圾。他们要一直工作到晚上22时。

  小汤山定点医院的保洁工作由北京信道像物业有限公司负责。他们共派出44 名经过防护培训的保洁工,每3人负责2个病区。其中女工20名,年龄最大的48岁,她的名字叫汪海霞,昨天打扫卫生时,她在8病区拣到1000多元现金,立即交给了护士长。这些保洁工都是自愿报名到小汤山的。

  8时:26岁的保洁主管韩伟东进到病区,仔细查看数百间病房的卫生和消毒情况。这位黑龙江小伙子责任重大。每天从病房清理的垃圾多达2吨,要在病房、病区消毒站和焚烧前分别消毒3次。他认真检查每一道消毒过程,确保病区垃圾不污染环境。韩伟东的爱人也在北京打工,近在咫尺却不能见面,天天打电话提醒他 “注意防护”。

  11时:一车又一车垃圾开始运到焚烧站。在3座焚烧炉前,保洁工刘志武、宫宝军和王雪峰开始紧张的工作,把一袋袋垃圾送进1100摄氏度的柴油炉。在又热又脏的焚烧炉前,他们穿着3层防护服,戴着双层口罩,不管工作多长时间都无法喝水。最难焚烧的是病人的剩饭,每天多达半吨,先要烤干后才能焚烧。医院后勤部副部长蒙玉河对记者说:“当有人离开北京时,他们却主动来到抗击非典最前线,他们和医护人员一样光荣和伟大。”

  病区每天供氧1200瓶

  11时30分:药剂师把上午最后一车药从工作人员通道推进病房。截至15日,小汤山住院病人已达649人。一个400平方米的药库和另一个200平方米的药库,成为这个特殊战场上的“弹药补给站”。26名药剂师每天按各病区报告,源源不断把“弹药”送到“战场”。

  正准备下班的药库主任魏荣,边擦汗边对记者说:“我们平均每天往病房供应的液体是1200瓶,针剂5125支,片剂6455片。用量最大的药是激素‘甲强龙’ ,每天需供2400支。”这是一个高素质的保障集体,他们之中一多半是本科毕业,还有一名药理学博士。

  11时36分:19病区护士长鲁根娣打来电话,向药库表示感谢,并说那位大咳血病人已脱离危险。两天前,19病区一位非典病人大咳血,急需一种药,他们紧急多方联系。药材供应站易站长闻讯后,立刻出动,在车上联系各大医药公司,只用45分钟,就把急救药送达小汤山。

  14时:各病区领物资的护士接二连三来到器材库。器材库主任张楠对记者说:“病区每天需要 N95口罩和16层棉纱口罩各3000只,一次性乳胶手套和鞋套各 3000双,防护服2000套,防护镜1000只。”由于供应量大,他们每天要分发8个小时。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疼。为确保医疗质量和防护需要,对所有物资严格检测合格后才分发到病区。

  14时30分:门卫报告值班室,北京市氧气厂把液态氧气罐送到医院南门。小汤山定点医院每天需要1200瓶氧气。北京市氧气厂成立“小汤山特别供应组”,专门负责输氧设备和氧气的供应,并由地方公司直送小汤山。北京各行各业全力支援抗击非典,许多物资实行统一供应,送物资的车辆经常在医院门口排队。

  小汤山村民距医院大门不到100米

  15时20分:又一批病人送来定点医院。

  15时50分:42岁的小汤山镇村民李长力,坐在巷子口,悠闲地观看街景。他家距定点医院大门不到100米。记者问他:“害怕吗?”他笑笑答道:“没啥怕的,那么多解放军天天跟病人在一起都不怕,我们连病人都见不到,怕啥?全村有 1700多口村民,没有一家走的。再说镇上一天消毒两次,很安全。”

  16时10分:在小汤山镇蔬菜市场,各种蔬菜十分丰富。鸡蛋1.8元1斤,豆角 1.8元1斤,韭菜1元1捆。一位王老板对记者说:“蔬菜只涨了一次价,第二天就落下来了。定点医院建成几天来,生活上没感到有多少影响。”20时:小雨停后,小汤山镇广场上,散步的人越来越多了。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