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病床上递交请战书

人民日报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她是急诊科的“管家人”、护士们的“主心骨”、病人的“贴心人”;为全力救治非典患者,她的身影“锁定”在急诊室,如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幸染病后,她留言“万一不行了,把遗体捐出来,给医院做研究”;被隔离后,战友和她的病人用300多条手机短信送来慰问;康复在望,她在病床上递交了痊愈后重返一线的请战书。她就是———

  爱民护士长李爱民

  时势造就英雄,非典磨砺巾帼。48岁的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李爱民,一个体重不足百斤的弱女子,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挺身而出,支撑起急诊科的半边天。在救护病人时,她不幸被病毒感染,住院隔离期间在病床上递交了痊愈后重返前线的请战书……

  日前,李爱民被推荐为北京军区抗击非典先进医务工作者。

  救治非典患者———她立即奔过去……进行气管插管,反射性刺激引起病人的一阵咳嗽,气道飞沫溅到他们脸上、身上……

  今年3月初,SARS病毒偷袭京城。120急救车不停地呼啸而来,急诊科的病人骤然增多。身为护士长的李爱民忙前忙后,身影“锁定”在急诊室,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哪里最紧急,她就冲到哪里。

  一名发烧患者呼吸困难,抬进来就出现休克,生命危在旦夕。李爱民立即奔过去,协助男护士老孟进行气管插管。反射性刺激引起病人一阵咳嗽,气道飞沫溅到他们脸上、身上。短短十几分钟,病人呼吸道通畅了,心率平稳了。还没等他们缓口气,又来了两名发烧病人,紧张的抢救又开始了,李爱民像打仗一样,又奋不顾身地冲上去。

  急诊科党支部委员会上,主任周荣斌、护士长李爱民等4名支部委员一致决定:“固定两间发热病房,加强消毒通风和个人防护;最危险的发热病房由支委上岗。”

  观察病房里的病人满满的,走廊里、大厅中常常坐满了候诊病人,工作量很大。李爱民这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快速旋转着:她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晚上直到料理完所有工作才离开病房,夜班交接时,又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有一点闪失。就这样,他们在急诊前沿,用医护人员的天使之爱,为人民筑起了一道抗击非典的坚固防线。

  护理染病的同事老孟———老孟一口浓痰即将喷出,李爱民迅速伸出右手接在老孟嘴边———浓痰吐到李爱民的手中

  4月2日,北京医护界对非典还知之不多。被称为“老黄牛”的护士老孟突然生病在家,李爱民和周主任买了水果前去看望。老孟一个人躺在床上,体温39度多,浑身发冷。他们立刻搀扶着老孟拍片检查,肺部没有发现异常,安排他住进观察病房。

  老孟的病情由于没有最后确诊,不能转入定点医院,只能继续留在急诊观察病房。没想到,老孟高烧一直不退,3天后肺部出现纹理增粗症状。有着30多年护理经验的李爱民一下子警觉起来……她希望老孟的病情能够出现转机,逐步康复;但是,在非典肆虐时期,不能完全排除被感染的可能。危险就在身边!她果断地下了一道命令:“老孟的护理我来做,别人谁也不许进。”此后,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主要护理工作。老孟一直烧了9天。李爱民天天为他输液、打针、抽血,不厌其烦地帮助喂水、喂药、洗脸、酒精擦身,不断地推着病人做各项检查。

  护理部席延荣总护士长来检查工作,看到她连轴转了两天,过度劳累,主动帮忙。李爱民把门关上,坚决不让她进来;新派来的两名护士要求替换她,也被她拒绝了。

  李爱民推着身体虚弱的老孟拍胸片,帮老孟脱下毛衣,架着他站在X光机前,让老孟的头轻轻地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用她98斤的身躯支撑着160斤的汉子。这时,面色憔悴的老孟一阵咳嗽,一口浓痰即将喷出。说时迟,那时快,李爱民迅速伸出右手接在老孟嘴边,浓痰吐到李爱民的手中。她用卫生纸盖上,拍完片,到卫生间清洗、消毒。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人联想到,一名无畏的战士,为了战友的安全,奋不顾身地扑向即将爆炸的手榴弹。

  胸片证明,老孟的病情在恶化。李爱民立即护送老孟转入医院刚刚建成的隔离病房中。

  晚上回到科里,心情轻松了许多的李爱民,突然感到嗓子痛了起来,头也有些晕。值班医生给她输了两瓶抗生素。夜里2点,电梯已经停了,她一步一步蹒跚地爬上9楼的家。按说,这么晚回家已经习惯了;不知为什么,今天她却感到特别的累。

  被确诊为非典———她吃力地拿起电话交待“万一我不行了,把遗体捐出来,最后为抗非典出点力”

  为确保医护人员的健康,切断传染源,医院采取断然措施,封闭急诊科,另辟新址、另组人员成立临时急诊科;急诊科集体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临走前,看着精心料理了14年的“家”,李爱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里的一瓶一罐、一纸一墨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她默默地整理病例资料,归拢着仪器设备,收拾着床单被褥。试管、胶布、棉棒,她什么都舍不得丢掉,一一做了交待。直到车快开了,她才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这个难以割舍的地方。

  第二天,隔离中的李爱民又风风火火地忙碌起来,她用电话向大家布置了3项任务:做好个人工作总结、业务交流体会、抗非典急救探讨。大家虽然人各一室,互不见面,但是都认真地做着“作业”。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4月18日清晨,早饭送来了,李爱民还是困得睁不开眼睛。一试体温,37.3度。她打起精神,给近在咫尺的周主任挂了电话:“我有些低烧,千万别叫大家过来。”

  连续3天低烧,李爱民感到胸闷气喘,肺部同样出现纹理增粗。医院立即请来解放军309医院专家共同会诊,被确诊为非典。转院那天,全科人员眼含热泪,隔着玻璃窗招手送行。大家不相信,这么好的“管家人”怎么会倒下?我们的“主心骨”怎么会离开?

  李爱民躺在隔离间的病床上,头昏沉沉的,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胸口像被压上了一块千斤重石,憋得喘不过气来。她思前想后,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她吃力地拿起电话,对周主任说:“我们都是医务人员,万一我不行了,把遗体捐出来,给医院做研究,算是我最后为抗非典出点儿力吧……”电话那一边,周主任的心颤抖了,多好的同志啊,他声音哽咽地安慰说:“你安心养病,千万挺住啊!”

  被救治中———  她给院党委写信:“我的身体逐渐好转,正在整理抗非典体会。出院后请允许我重返一线,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请战书”

  李爱民的病情牵动着总医院、上级党委和全院官兵的心。北京军区首长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联勤部拨款、拨物,保证了最好的条件;309医院专门添置了新式移动X光机、呼吸机等设备,购买了最新最好的药品,配做了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套餐……

  经过全力救治,李爱民闯过了生死关。稍有一点精神,她就开始思考问题,对得病经过、传染途径、经验教训等,一点一滴进行总结。职业习惯使她躺在病床上也不忘自己是一名护士长。一位年轻护士给她输液,由于戴着胶皮手套,操作不方便,两针都没扎进去,急出一头汗。“别着急,慢慢来,我不怕扎针。”李爱民换了一只胳膊,并帮助挑选血管,像鼓励自己手下的护士一样,耐心地给她传授经验。病情稍有好转时,她就抓住机会学习别人的长处,护士进来,她便问长问短,从只言片语中搜集好的护理做法,把一些新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一一记录在小本上。

  5月12日午夜12时,李爱民心潮起伏,夜不能寐,她相继给医院党委发信息、写书信:“我只是一名普通护士长,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却得到了全体人员如此的厚爱。我的泪水没干过,不是为了病,而是为了爱”,“我的身体逐渐好转,正在整理抗非典体会。出院后请允许我重返一线,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请战书”,“我不能退缩,不能离开我朝夕相处的岗位”。

  爱民故事———同事们说“我们护士长名叫李爱民,她是名副其实真爱民”

  有一次,派出所送来一位掉进粪坑的80岁“五保户”老人。他满脸、满身都沾着污物,臭气熏天,病人们都躲得远远的。李爱民走过去,一件一件脱下老人的衣服,打来温水,给老人洗头,洗身子,再换上干净的病号服。这时,一直受到惊吓的老人哇地哭出声来,口中的污物喷溅到李爱民的脸上。李爱民请医生为他查体、开药,把脏衣服洗干净,然后送老人回家。

  去年冬,天气特别冷,一个卖唱的盲艺人在山中迷了路,双脚冻伤坏死,做了截肢手术,后因伤口发炎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室求治。患者伤口恶臭,李爱民每天给他换药,帮他买饭,还拿来毛衣给他穿,真可谓无微不至,成了“盲人的拐棍”。病人伤愈要出院了,他拉住李爱民的手依依惜别:“我虽然看不见你的模样,但看见了你一颗善良的心。我没有什么东西相送,专门编了一首《爱民赞歌》送给你吧。”说着,拉起二胡,动情地唱起来,边唱边落泪。

  ……

  李爱民珍藏着一本《抗非典短信集》。这是她被隔离后,收到的300多条手机短信,其情浓浓,其爱深深。

  “爱民,祝你护士节快乐!相信你会战胜疾病,全院1500多名干部战士,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这是袁士宗院长和雷铭政委5月10日发来的短信。

  “妈妈,我们好想你,盼望你早日回到我们身边。”称李爱民“妈妈”的,是科室7个未婚姑娘。她们情同母女,哪个姑娘想家了,哪个姑娘病了,哪个姑娘恋爱了,李爱民都要细细过问,出主意、想办法。为姑娘们操的心,不比自己的女儿少。

  护士刘淼记得:“去年中秋节那天,护士长怕姑娘们想家,买了月饼,带大家去北海划船赏月,舍下自己的亲人不能团圆而与我们团聚。当她女儿打电话催她回家吃月饼时,我们感动得哭了。”

  ……

  正如哲人所言:一位高尚的母亲,必定能养育出勇敢的子女。李爱民以博大的母爱,带动和影响了一批医护人员。急诊室的15名护士,人人成了护理能手,个个都是抗非典尖兵。

  李爱民小传

  李爱民,48岁,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会委员及护理学组副组长。撰写护理论文30多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两项。曾被总院评为护士技术能手、模范护士,年年受嘉奖。2002年7月曾担任两岸四地急诊护理学术会议大会执行主席。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