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抗非“排头”兵

人民日报

  “我是来和大家一起工作的,请大家向我看齐!”

  周先志,解放军302医院医务部代主任、党支部书记。

  在非典突袭302医院,感染一科正、副主任相继病倒,一线指挥力量急需补充的严峻形势下,刚从新加坡考察归来的周先志找到医院领导:“我在一科工作过多年,那里的情况我了解,让我去吧!”

  就这样,周先志临危受命,肩负起了感染一科代主任、代支部书记的重任。

  “我是来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我怎么干,大家就怎么干。请大家向我看齐!”这就是周先志的“就职”演说。

  在此后的40多天里,周先志始终以自身的行动履行着诺言。

  有一位高龄患者,只有当周先志在场的时候,他才肯服药打针。而每当这时,周先志总是耐心地坐在病床旁,陪伴着病人拉家常,直到最后一滴药液输进病人的血管。

  为了及时把治疗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变成抗击非典的有力武器,周先志每天都要向院领导和机关汇报治疗情况;在紧张工作的同时,他应邀到电视台做节目,回答观众提问,到兄弟医院会诊,夜晚总要整理工作日志、撰写总结。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十名患者经周先志的治疗后康复出院。根据他提供的大量一手资料,医院机关顺利完成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和《“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的编写工作,为指导全军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是支部书记,我去吧”

  赵景民,302医院病理科主任、党支部书记。

  3月8日下午3时,一场特殊的非典科研攻关战打响了。为取得异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赵景民带领同事要对北京地区首例非典死者进行尸检。

  刚刚去世的病人,体内存留有大量的病毒,剖开的胸腔,会对工作人员构成巨大的威胁。在赵景民的带领下,大家冒着危险,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按照常规,尸检组织一般需要固定一周以上才能取材,而这一次,赵景民决定采取“超常规”的做法:尸检过程中同时进行全面光镜、电子显微镜取材。尽管这增加了接触未固定病变组织的危险性,但为提前展开科研攻关赢得了宝贵时间。

  解剖间里充满了强烈刺鼻的甲醛气味。赵景民知道,尸检污物有可能变成汽溶胶弥漫在解剖间。而在对非典病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再次进入解剖间作病理修整组织非常危险。同志们争着要上。赵景民说:“我是支部书记,我去吧!”

  他从容地穿好隔离衣,戴好防护面罩,推门走进了解剖间……几小时后,国内取材最完整的非典尸检病理研究材料摆在了实验室台面上。

  在以后的20多天里,赵景民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最长的一次,他连续工作了21个小时。

  赵景民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换来丰厚回报。很快,病毒颗粒在肺脏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现出了原形。这一发现,基本上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同步。接着,在淋巴细胞、心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也相继发现了与肺脏相同的病毒颗粒,而这一发现,在国内外还属首次。

  “我岁数大了,既然上不了一线,就让我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韩铁铮,302医院放射科主任、党支部书记。

  X光片检查的结果,是非典临床诊断和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依据。韩铁铮深知放射科工作的重要性。现年已经60岁,马上面临退休的他,几次请战,要求亲临一线指挥。但考虑到韩铁铮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又不好,院领导向他下一道“死令”:立即脱离放射科一线,在家坐镇指挥。

  “我岁数大了,既然上不了一线,就让我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就这样,他默默承担起了保护战友、协调工作的职责。

  为了更好地发挥放射检查的作用,韩铁铮要求全科同志集中力量保证床旁检查和门诊检查的需要。他主动与门诊部协调,抽调精干力量,配备移动X光机,用最短的时间在门诊建成了放射检查室,开辟了放射检查的又一个“战场”。同时,他科学调整本科人员的班次,保证每天至少有两名同志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拍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救治工作的需要。

  50多天来,放射科的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1600多人次的床旁拍片工作,为支援临床的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