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护花使者”战斗在非典一线

北京日报

  在与非典抗争的时候,北京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像一个个护花使者,无私地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

  4月初,在接到市卫生局非典任务后,医院党委书记张曼娜、院长李仲智亲自挂帅,迅速制定了抗击非典工作检测方案、上报网络及处理流程;建立了非典疑似病例留观室、发烧门诊、普通发烧门诊与急救发烧门诊;分批对全院职工进行了非典知识培训,并先后派出34名医务人员赴地坛、胸科医院开设儿科非典病房。至今全院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非典。

  在儿童医院每天就诊的病儿有几千人,其中60%有发热、感冒的症状。为了把非典病人及时筛查出来,医院特意将8层急救楼腾空,设为独立的发热门诊。各科室迅速行动,原五官科、皮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有的病人还插着管,上着呼吸机,医务人员几个人搬运一个病人,手捏气囊加压维持呼吸机运转,把全部病人安全转运到其他科室。为了不漏掉一个可疑病人,医院制定了严格的初检制度,三道岗位分别有医生护士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有发热,是否有明显接触史等,保证不漏掉一个非典病人。

  4月15日儿童医院成立了独立的非典隔离病房,开始收治第一例病人。孟素芹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至今已经25天了。一次,由于工作需要,孟素芹在非典病房工作长达48小时,最后是领导命令她马上离开岗位,她才从岗位上撤下来。一天清晨,本来已经要下班的孟素芹听说又有新的危重病人,立即留下来参加抢救。电话铃一阵紧似一阵,一个又一个非典患儿陆续到来,输液、吸氧、试表,从清晨一直到夜里12点,孩子的病情稳定下来,这时,孟素芹才想起来,这一天她只吃了一顿饭。

  在儿童医院非典隔离病房,一个3岁多的小病人夜里害怕,不让关灯,每隔十分钟就叫一次阿姨,值班护士程建莉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好好休息,在病室整整陪了孩子一夜,那时她自己3岁的女儿也发着高烧,正在别的医院输液治疗。

  4月下旬儿童医院接到命令,组建地坛医院非典儿科病房,确诊病人全部转走。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督办病床及各类物品的准备,医务人员也积极报名参战。在地坛医院,儿科病房收治了11名非典孩子,其中最小的只有4个月。对这些非典小患儿,除了成人的治疗护理任务外,医务人员还要承担许多生活护理重任:喂奶、喂饭、换尿布,不时地还要抱抱他们,小心不让孩子从床上掉下来。有的孩子离开了家长,哭闹得厉害,总叫阿姨陪陪他,于是护士阿姨们在孩子们身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一个新入院的3岁男孩,哭闹得厉害,上来就抓护士的口罩,但护士们还是耐心地照顾这个孩子。

  由于怕上厕所,医务人员不敢喝水,有时看见孩子喝水,馋得她们直咽口水。副主任医师魏新苗,多年患有高血压,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但在一线,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擅自停药,每天忍着病痛坚持工作着。

  在非典病区,每个儿童病室的墙上都有一张用体温单粘连的宣传画,上面写的是:亲爱的小朋友,有叔叔、阿姨日夜守护在你们身边,为你们治疗、做护理,你们一定要坚强要勇敢。早日恢复健康是我们的心愿。这是医生护士为了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专门制作的。一个15岁的非典女孩在给医生护士的信中写到:刚来的时候很想家,可是您们有时像妈妈一样照顾我陪伴我,有时又像姐姐和朋友一样跟我聊天,使我很快驱除了孤独和恐惧。虽然您们“全副武装”,但透过您们的眼睛,我看到了您们美丽的心灵……

  母亲节当天,8个月的毛毛(化名)和4岁的胡小弟(化名)出院了,魏新苗、朱丽萍等医务人员高兴地为他们送行,魏新苗说,看到孩子康复出院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