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非典时期的“特别天使”

新华社

  人们总是把挽救生命的医务工作者称为“白衣天使”,殡葬职工也是天使,是人生路途另一端的“特别天使”。

  “战胜自我”

  4月,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决定,大兴、昌平、门头沟区的殡仪馆承担火化非典逝者遗体和非典医用垃圾的任务。北京市殡葬系统立即启动非典防治预案:殡仪馆专人、专车、专炉和专门用具处理非典逝者遗体,保持密封包装,不组织告别活动……

  通常焚化一具遗体需40至50分钟,为了达到高温杀菌的效果,焚化非典逝者的遗体最长达到1个半小时。4月24日至26日,大兴区殡仪馆火化量和夜间接运最多的3天,那段时间,工作人员昼夜工作,有的职工甚至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非典逝者的遗体上存在着病毒,尽管作了消毒处理,可焚化非典逝者遗体,仍有很大的危险。“要战胜非典,先要战胜自我。”大兴区殡仪馆职工李玉岭,戏言自己是个一级防护“武(捂)士”:身穿隔离衣,头戴防护帽,加厚口罩、眼罩、手套、鞋套……全副武装后,人被裹得严严实实。“连日的高温,让我们每个人的衣服里都能拧出水来,嗓子像被火燎了一样,火辣辣的。”

  为了减少接触遗体的人数以降低被传染风险,殡仪职工一般要身兼三职:司机、搬运工、消毒员。在医院接运非典逝者遗体时,如果遗体未经消毒处理或死亡证明不完备,殡仪职工宁可多跑几趟,也不让工作留下死角。

  4月19日,大兴区殡仪馆工作人员来到北京一家医院准备接运非典逝者遗体。死者的儿女守候在大门口,他们恳求工作人员替亲人们焚烧死者生前最喜爱的一套衣服。工作人员立刻答应下来,让家属们没有留下遗憾。

  “多一些理解”

  昌平殡仪馆离市区比较远,馆里两台专门接运非典死亡患者遗体的车辆每天要跑10多个小时,往返全市多家医院。已连续在抗击非典一线工作30多个日夜的昌平区殡仪馆副馆长陈进达,憨厚的脸上还带着几丝倦意。说到非典死亡遗体的消毒、运输、焚化,这位身高膀阔的汉子,没有任何抱怨,但社会上一些人的误解却让他伤心得落泪:有人把殡仪馆看成非典病毒的疫区,有的小区不让殡仪职工回家,更有职工家属被所在工作单位力‘劝’回家……

  “其实,在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后,病毒是不会传染的。”陈进达说:“我们和医生一样,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群众的安全。社会应多给我们一些理解!”

  “无法静静旁观”

  “这些天,我已经习惯了面对死亡,但那天当我火化一位在抗击非典一线因公殉职的年轻护士遗体时,我还是忍不住在没人注意的角落偷偷抹了几把泪。”

  昌平区殡仪馆火化工梁建国忘不了那一幕:5月上旬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了通知,要焚化一位在抢救非典病人工作中感染病毒病重身亡的年轻护士遗体。我通过逝者的姐姐知道,这位可敬的护士在告别人世的最后时刻,都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

  “那时,我无法像一个陌生人那样静静地旁观着。当我按动焚化炉的电钮时,我希望或许这可以让一个灵魂从此得到永生。”

  “每每在电视上看到非典患者笑容灿烂地康复出院的画面时,我内心总是激荡着幸福。看到了死亡,更知道生活的美好,尤其是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心手相连、共闯难关的重要。”

  “好好活着,其实是纪念逝者的最好方式!”梁建国说。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