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援京医务人员在小汤山的日日夜夜

新华社

  新华网海南频道5月27日电 为响应中央军委命令,全军抽掉了1200名医务人员支援北京抗非典战场。5月4日,海南军区187医院5名医务战线的精兵强将,从海南到广州同广州军区的39名医务人员紧急到达北京小汤山。至今,他们已经在这个充满死亡威胁的战场上奋战了20多个日日夜夜。

  5月25日上午,记者拨通了海南赴京医疗队组长、187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邓春的电话,对其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采访——

新建医院成了抗非战场

  邓春告诉记者,5月7日,他们来到小汤山,刚建成的小汤山医院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型医院,病区环境优美。每间病房约15平方米,房内安装了供氧、送风、呼叫系统和紫外线消毒灯、真空吸痰器等设施,还有单独的卫生间和电视、空调等。同时对生活垃圾和病人的排泄物进行高度过滤及特殊的消毒处理。

  邓春说,医务人员的住地是小汤山疗养院。5人住一间,里面设有卫生间、安装了空调、电视等。工作人员上下班有公交车接送。为避免交叉感染,他们不一起就餐,一天三顿是盒饭,一般是四菜一汤,有工作人员直接送到宿舍,饭后还有水果。

  小汤山没有双休日,医务人员对文体活动要求也很简单,能看上报纸电视了解些外面的“世界”就行了。因隔离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只是在每栋楼前的一块场地。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大家平时都不串门。由于小汤山进行了封闭式管理,工作之余,大家难免会感到孤寂,于是他们把每天的见闻和感想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春告诉记者,支援北京决战非典的医务人员都是来自全军各大单位。各单位之间既有亲密无间的合作,也存在着你追我赶的竞争,他们比思想、比作风、比技术,集体荣誉感很强,谁都想在这场战斗中为自己所在地,所在单位争光添彩。

忙起来真像在打仗

  5月9日晚上9点多,邓春他们接到了第一批非典病人,当时他们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1时才坐班车返回驻地。虽然很累,他们士气很高,有些人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

  5月12日,又有十几名非典病人被送进来。尽管大家忙了一整夜,但每个人都看不出有疲倦感。

  邓春说,他们接收病人之前,都要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从一块小肥皂、一把小椅子、病房的布置到工作站的电脑安装等等,都靠大家亲自动手,有些同志在办公区来回跑数十次,跑得全身湿透了。这样忙起来感觉真有点像在打仗。

  病区的各项要求十分严格,医院分了工作区、半感染区和住病人的污染区,最麻烦的是医务人员出入这三个区域的隔离服的更换,病历、X光片等出污染区的消毒。为此,医务人员一进病房就得把自己的工作想得细而又细,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到,以减少人员、资料和器材在这三区域的出入。

  工作中,他们里外穿着三层防护服,戴的是三层有金属条的专用口罩,呼吸困难。加上医院规定,在病区工作时不能喝水,因为穿着三层防护服不可能上洗手间。一天下来,衣服汗湿了能拧出水来,嘴上干得泛白。下班回宿舍后,第一件事是大口大口地猛喝水。

  邓春告诉记者,他们接到的病人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才十八九岁,为了能给这些病人多一点关爱,大家经常利用时间给他们擦身、洗脚、喂饭、剪指甲、清理大小便等。一位大娘入院时病情危重,她一度失望、恐惧,生活不能自理,护士们为她细心周到的服务后,老大娘感激地对187医院的护士何红艳说:“我虽然看不清你们的相貌,但我知道,你们是解放军……”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