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平安!石榴花

搜狐网

  又是暮春时节,那时庭院里的石榴树刚刚长出嫩叶,人们刚刚脱下冬装换上轻盈的春装,遗憾的是在这春花烂漫的季节,人们却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自然的美景,恐惧、焦虑笼罩在人们心头,北京的春天一反常态没有了沙尘暴,却被肆虐的SARS病毒的阴霾所笼罩。

  为了战胜SARS病毒,我被派上了前线,这一去就是一个月,现在已是鲜花璀璨争艳的季节。嫂子告诉我庭院里的石榴花已经开了,开得火红,像小姑娘的笑脸,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秋天品尝石榴的情景,把幸福快乐吃到肚子里,绽放出纯真无邪的笑容。

  回想到在SARS病房工作的时光,可谓是苦中有乐,我的心灵一次次被震撼,年轻的护士们用热情和真诚感动着上苍。防治非典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记得在上一线的前一天晚上,因为SARS病区的物品准备工作到很晚才下班回家,我和同事坐上记程车。在车上我俩谈话较隐秘,当时社会上许多人把医务人员当成传染源,不敢靠近我们,车到半路时,那个同事下了车,我继续乘车,司机转过头对我说:“说话还挺保密的,我要是没猜错的话你是医院的吧,我的叔叔也在医院工作,他是后勤人员,这段时间你们真不容易!”我惊讶的目光投向司机,见他目光炯炯,体格很健壮,从谈话中感到他是一位性格开朗,也很健谈的人。我告诉他我就要上抗非一线了。到了目的地司机停车我正要付钱,他微笑着对我说:“就算为医护人员做点贡献吧!我不要钱了,请多保重!”再三推辞,他还是拒绝收下,朴实中有真情,我很感动,眼泪夺眶而出,我心里说我会好好保重的。遗憾的是出租发票丢了,我没有记住这位好心司机的名字和车号,但他给我了力量和勇气。

  工作条件艰苦,天气闷热,厚厚的隔离服穿着,护目镜里充满哈气,雨靴穿在脚上,已不是轻盈的步伐,体力的消耗使我们如同走在沙漠沼泽里。然而,大家忘却了思家的痛苦,朋友的分离,怀着满腔的热情忘我地工作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中年患者不愿在病房内小便,背着护士去公共卫生间,由于体质虚弱、缺氧倒在楼道里。当时,她脸色苍白,趴在地上哀怜地望着我说:“医生救救我,救救我。”我和几个同事立即把她抬到轮椅上,推到病房后抬到床上,给她吸上氧气。之后,护士们又轮流给她喂水,使她病情稳定下来。由于她很重,加上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同事们却没有因密切接触非典病人会被感染而退缩。

  令人感动的事不仅仅在病房里。病房之外我们的家人同样令我们感动。他们用行动和力量鼓舞、激励着我们。马洁的孩子过3岁生日,在这特殊时期,她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只能用电话表示祝福。她爱人送来生日面,孩子让爸爸转告:“妈妈我想你了,早点儿回来!”。有的心上人送来了鲜花,有的用电话短信互相鼓励,互诉忠情……

  高挑瘦弱的张立萍护士长在“战场”上显得沉着镇定,她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我们,她瘦弱的身影穿梭在病房里,轻脆的嗓音已变得沙哑,连日工作的操劳使她显得更加单薄。她叮嘱我们:“注意防护,出去之后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大家用坚毅的目光互相勉励着,认真地工作着,使我领悟到了患难见真情的含义。

  虽然工作很累,可是下班后年轻的姑娘就像天使一样,我们嬉笑着,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泪水、汗水汇集在一起充满着人们的整个心灵。漂亮的吊带裙随风起舞,姑娘们的笑脸会像石榴花一样鲜艳夺目。我们坚信SARS病毒终将被人类攻克。

  红红的石榴花,你尽情的绽放吧!花儿虽小,但开得旺盛赋有青春的活力,我们的心似那盛开的石榴花。好心的司机师傅,你一切都顺利吧,愿您和天下所有的人平安幸福!愿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愿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珍重、平安!平安,石榴花!

  日记摘录

  徐芳:

  ——一次接班晨会

  5月12日南楼SARS病房又启动了一层,早晨又有17名护士来到病房和我们一同“作战”。为了让新来的同志尽快的熟悉工作环境,护士长组织全体上线护士利用唯一一次能够聚齐的机会,给大家开了一次晨会。

  在晨会上护士长首先宣读了何院长给SARS门诊病房全体医护人员的信,并特别强调了何院长在信中提到的“我特别提醒大家,要忙而不乱。面对每一位病人,从诊断到治疗都要科学严谨,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历史负责!”我们全体护士肩负着院长的嘱托,决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们身边的老党员

  张春荣主任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她作为医院的老党员,被派到SARS病区做管理工作,她处处跑在前面。在SARS清洁区张主任和于护士长带领物品供应人员一起工作,她不顾自己年龄大亲自站在椅子上码放物品,使大家在使用物品时取用方便。为了做到帐目清楚,还制作了物品清领单和SARS病房出入库登记表。

  在工作人员休养地,处处都能听到张主任的话:

  “家里有什么困难找我!”

  “饭菜不合口找我!”

  “有什么思想负担找我!”……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行动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张主任,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党员的称号,在张主任和老党员模范作用影响下,大家不怕脏,不喊累,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紧急任务

  今天是我在SARS病房工作倒记时第三天,早晨醒来心情很舒畅,中午12点,正点接班,病房内病人病情稳定,各班护士有条不紊地做着各自的工作。将近下午两点,外面的天阴了下来,天气闷得喘不过气来,头也好像因为缺氧而隐隐作痛。突然,电话响了,是于护士长。通知我和张建军去北楼五层,准备开病房收新病人。放下电话我俩立即来到北五楼,这时才发现物品还没有到位,此时护士长已换好隔离衣进入病房,我们一起将南楼的脚垫,泡手桶、治疗物品搬到北五层应急,并对病房进行消毒……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十八个病人陆续转入五楼的每一间病房。刚刚将所有病人安排妥当,抬眼看四点整,已到了下班时间,但我们看到护士长还在巡视每一层病房,安抚病人,直到将夜班用物品准备齐全后她才安下心。

  晚上7点多了,我们才在饭厅看到于护士长,这时她还在思考夜班由谁来上,下了白班的同志积极为护士长分忧,报名上小夜班……

  高红英:

  ——我不回家就意味着进SARS病房了

  4月28日

  向往常一样,我提前半小时来到医院,交班会上李主任说:“今天上午按照院领导的紧急部署,我们需要在上午将整个产科病房全部腾出,用于接待一线下来的身体不适的人员。”没有人说一句话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抗击非典的“战役”在最前沿已经打响,但没想到战火弥漫的是这样的迅速。交班会一结束,大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忙而有序,仅仅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就将全部产妇动员出院,紧接着又将病房里的其它用物,迅速转移了地点。护士们看到只有一个卫生员在打扫卫生,她们立即找来扫帚、拖布,一遍一遍地直到将病区的每一个角落扫得干干净净,午饭没顾上吃大家没有一丝的怨言。

  下午3:20分,接到上级命令,有6位同事因发热已来到我们病房,高书记反复叮嘱:“一线下来的同志都有可能被感染,大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切要按操作规程去做。”由于没有组建SARS病房的经验,我和于连梅只好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凭借从电视里看到的和前线护士们那里传来的信息,在2个小时内将一切准备就绪,但是我们还是不放心,担心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俩毅然决定“不回家了”。老公几次打来电话询问我回家吃饭的时间,我对他说:“我不是早就说好了吗?如果哪天我不回家,就意味着我进SARA病房了。”就这样,我告别了家人,就这样,我们站在了抗击“非典”的最前沿。

  5月18日

  今天,是我们在燕园宾馆休养的第七天,大家数着指头,算着回家的日子,再过七天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吃完午饭,像往常一样,准备睡午觉。突然,楼道里传来嘈杂的人声,“开会了”,原来孙秋敏老师来了,向大家传达了卫生局的文件,“非典”观察期由两周改为一周,但因为我们这批下线的人员原定是休养两周,所以可以再继续休养。

  早就听说5月19日上、下线的人员都比较多,孙老师几次都为他们能有一个好的修养场所而锁紧了眉头。因为修养地点有限,实在不行,就得开放没有卫生间的房间。我们都是从一线下来的,回到驻地,痛痛快快得洗个热水澡是最大的享受。没有卫生间,情景可想而知。在场的人员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怎么办?经过短暂的骚动,多数人决定回家。将最好的休养场所留给一线的同志。一小时后,高书记和孙老师带着蜂王浆再次来到宾馆准备慰问大家时,已有二十几人离开了宾馆。

  这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这就是垂杨柳医院的医务人员。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