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芳:做好事要留名的“京城活雷锋”
孙茂芳被誉为“京城活雷锋”。但孙茂芳在日记里写过:“我们现在要走的路,雷锋没有走过。”的确,在毛泽东为雷锋题词40年后,这个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雷锋”孙茂芳与40年前的雷锋比,虽然同有着作为共产党人的骄傲和“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他们在很多地方已经完全不同。
孙茂芳做好事要留名
孙茂芳非常喜欢接受记者采访。采访那天,我发现孙茂芳几乎能叫出每一个到场记者的名字,孙茂芳高兴地跟他们招呼。“这个是XXX,有段时间每天跟着我,一直跟了一个月,在一个残疾人家里,自己拿出了100元钱。”孙茂芳指着一个采访时间最长的记者说。
而几乎每一个记者都有过采访孙茂芳一天半天的经历。此前,一些报社、电台、电视台请他拍专题片、参加座谈会或者采访他的事迹时,孙茂芳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介绍自己的学雷锋事迹,宣讲学雷锋的意义。
40年前,雷锋曾经在雨中冲他帮助过的老大娘喊:“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人们都知道: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而40年后,被誉为“京城活雷锋”的孙茂芳做完好事要留名。
他乐于接受媒体的采访,看到登有自己事迹的报纸和书籍会高兴地合不笼嘴,一遍又一遍地拿在手里翻看;他会配合记者在镜头前咧开嘴笑;他总是在兜里揣上写有自己名字、电话的学雷锋联系卡;他挂着绶带,到街头、社区、车站做好事;他在电视上讲学雷锋故事;他每年在中小学生中培养1000名学雷锋骨干,每年发出1000张学雷锋联系卡;到目前他已做过报告超过1000场。
孙茂芳说:“我就要理直气壮地讲,我要把火点到人最多的地方去。我要为雷锋精神作广告。”
今年的大年初一,孙茂芳又斜挂上显眼的“为人民服务”的大红稠带,在胸口戴上六枚勋章,在地坛庙会一字排开20块《雷锋精神放光芒》的展板和近百幅图片,向过往游人进行“拜年宣讲”。
孙茂芳将自己做过的好事通过媒体向更多的人娓娓到来,孙茂芳抓紧一切机会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人们看到将雷锋精神正在自己和更多人身上得到发扬。孙茂芳说:“有人说我这是在宣扬自己,动机不纯。不是,我在为雷锋做广告。我在宣扬党,宣扬正气,宣扬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实孙茂芳也曾立志要象雷锋一样当“无名英雄”。1964年一入伍,孙茂芳就抱定了做“无名英雄”的念头,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卫生,为战友洗衣服,为驻地百姓挑水……做这些好事的时候孙茂芳从不留名。
“现在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许多厂家不惜重金做商品广告,各行各业也鼓励在竞争中成名成家,只只要能为净化社会环境出一份力,只要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为什么不能用自身形象为雷锋精神做广告?我为雷锋精神做广告,就是为党做广告。出于这种想法,我才打着旗子、亮着名字、挂着牌子去做好事,大大方方接受记者采访为党的事业树碑,为解放军扬名,为新风正气呐喊,有什么不好?我心里很坦然。”孙茂芳说。
于是,通过媒体的宣传,更多的人知道了孙茂芳,通过发放学雷锋卡,更多的人加入了孙茂芳的学雷锋网。“现在我去菜市场买菜,都会有人说,这是孙茂芳!叫我孙茂芳我就好象听到了共产党。”孙茂芳说。
学雷锋要越学越幸福
孙茂芳的晚饭常有“四豆一汤”,就是土豆、黄豆、蚕豆、花生豆,一碗白菜汤,这是孙茂芳最喜欢的“美味佳肴”;孙茂芳每天晚饭都会喝二两小酒;孙茂芳家里有彩电有电脑;每到周末的时候,孙茂芳还要把家里的胡琴拿出来擦拭干净,拉上几曲家乡小调。
孙茂芳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一排书法镜框。一幅山水画,画的是家乡的象山。孙茂芳穿军大衣的小照片贴在山脚下,象征着他从象山的小山村里走出来,永远不忘大山。孙茂芳还为这幅画配了首七言诗:“春孙二旬出西山,夏茂潍县练文武,秋芳燕京创新业,冬叶豪气江南还。”诗中既包含了自己的历史,又容入了夫妻俩的名字。山水画旁就是夫妻俩年轻时的合影。
一个从宁波老家托运到北京的旧酒柜,里面摆着几瓶老白干和人参酒。上面摆着上海牌木壳大录音机,喇叭处贴着四条透明胶布。几十盒越剧、沪剧磁带码放得整整齐齐。录音机两边,是妻子做的花篮。窗台上和墙角是孙茂芳做的花架,摆着绣球、君子兰、仙人掌、竹叶万年青。
孙茂芳还有两件传家宝。一件是老将军杨成武题书的“奉献”,一件是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旭书写的“赤心真情”。孙茂芳对女儿、儿子说:“爸爸没钱,值钱的就这两幅字,传给你们一人一件,世世代代传下去。”
孙茂芳说:“学雷锋要越学越幸福,如果做好事做得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天天盖着草席睡觉,谁还会学雷锋?”身边的人笑称孙茂芳这种精神充实物质丰富的作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
“我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每个月拿出三五百元钱建立“家庭助困基金
”,把钱分寄给最困难的人,我的生活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我每天晚饭还照样三碟小菜一杯酒。可困难家庭有了这些钱,用来买粮食、交学费,就像雪中送炭。”孙茂芳说。
帮青少年重建美德
孙茂芳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多美的队礼啊,现在居然有小学生不会敬队礼。”孙茂芳言语中无不露出遗憾。几十年前孙茂芳从天安门路过时,几个胸前佩带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在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这幅画面直到今天还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现在系红领巾的小学生越来越少了。”孙茂芳说。
孙茂芳对小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孙茂芳让为奶奶洗过脚的小朋友举起手来,令孙茂芳痛心的是,几十位同学中只有三位举起了手,后来,孙茂芳又对这三位同学进行了家访,而他们的奶奶无一例外地说自己的孙子(女)没有为自己洗过脚。
孙茂芳的另一次调查结果也显示:知道战斗英雄麦贤德的0%,吃过麦当劳的100%;知道少年英雄刘文学的0%,知道歌星刘德华的98%;把歌星影星当成心中偶像的50%,把英模当成心中偶像的7%;为老人端屎尿的3%,为大人盛饭、洗碗的4%,主动擦桌子、扫地的5%,……
孙茂芳忧心重重。
这些美德都哪里去了,难道时代越发展,美德反而要退化以至消失到吗?孙茂芳下定决心帮助青少年重建美德。
孙茂芳把家里的一间屋子布置成家庭学雷锋辅导站,为驻地128中学、55中学、九条小学、育芳小学等10多个学校的学生,进行德育辅导。带着学生们看录像、看图片、看资料、看实物;走访住院的一名老红军,听讲优良传统;到一户孤寡老人家做好事。2000多名学生从他的家庭辅导站受到教育。
孙茂芳在东城区图书馆给青少年讲英模故事。每个星期天上午10点,他利用学校组织学生到图书馆看书的时间,他给青少年讲一个英模故事,到目前已讲了100多个。
孙茂芳还到东城区档案馆为青少年讲课,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品德、美德”教育。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从未间断过。一次,他高烧不退,仍坚持骑车去讲课,结果回来的途中晕倒在马路上,学生将他送到医院急诊室。
北京广播电台开辟孙茂芳学雷锋百集故事专栏,从2001年到2002年,每天播讲一个故事。后来又进行了重播,在社会上引起很好的效果。
受到过孙茂芳教育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反映,大多数孩子的基本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平日不注意礼貌的,知道讲文明用语了;平日娇生惯养的,知道主动做家务了;平日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知道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了。
学雷锋要与时俱进
孙茂芳不断探索着学雷锋的新形式。
建立“学雷锋联络网”。他家的电脑里储存着200多个学雷锋志愿者的名字、特长和联系电话。他们中有医护人员、理发员、售货员,有电工、木工、瓦工、修理工,有博士、硕士、战士、学生等。一旦接到求助信息,他就迅速调遣网络中的各路志愿者,用最快的速度满足求助人的需要。这个网络不仅覆盖着东城区及周边的弱势群体,还联通了世界。
学雷锋网如滚雪球,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去年,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60名来自全军后勤系统的基层政工干部,听了孙茂芳报告,主动加入联络网;北京青年党员培训班的40名新党员,也加入到了这一活动中。
孙茂芳还不断开辟学雷锋的新天地。2002年12月初,在北京朝阳区成寿寺,一所叫“步步先”的民办中医院开业亮相。与众不同的是,医院聘请“京城活雷锋”孙茂芳为名誉院长,门口赫然挂上了“孙茂芳学雷锋基地”的金色铜匾,打出平价医院的招牌。
开业3个月来,该院两次组织高级教授为贫民患者义诊;为3名疑难病患者免费上门服务;对老红军、英模功臣、伤残军人实行费用减免。
孙茂芳61岁了,头发已经微白。如前面所言,我们现在要走的路,雷锋没有走过,但孙茂芳还说:“雷锋精神是永存的,雷锋精神没有过时。”如今,孙茂芳照顾17年的王炎老人安详地去世了,盲人丁翠平如愿以偿地摸到了卢沟桥的狮子。孙茂芳说:“但愿时光倒流,我再干它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