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的一块绿洲"
这个单位您可能并不陌生,十几年前他们就曾因出色的服务而被多家新闻报道,被誉为"人际关系的一块绿洲",市委领导也曾多次亲临这里视察工作。近日我们的记者来到呼家楼,以暗访的方式考验一下他们的服务究竟怎么样!服务范围25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
今天身子骨单薄的记者特意找来一辆28自行车,又借来个煤气罐。您要问这是干什么去,告诉您吧,到呼家楼液化气站换煤气。一进门,没等记者说话,他们就主动帮记者更换了钢瓶。
听说呼家楼液化气站的服务热线特管用,打个电话就能送气到家。不过值班时间为早七点半至晚七点半,下班后他们还能服务吗?傍晚记者走进了呼家楼附近的一户普通人家。明白记者的来意之后,主人告诉记者胡家楼液化气站的服务肯定没问题。
(同期:好几年了只要家里没有煤气他们就给送来,态度可好了。)
谈话间时钟已经指向7点50,陈大妈拨通了胡家楼液化气站的服务热线。
(同期:大妈打电话要气;煤气站回答已经下班了,明天再打吧;家里正在做饭怎么办呢;要不我们先把站里职工的自用气给您送去吧!)
不大会儿工夫就有人敲门,正是呼家楼站的小伙子拎着钢瓶站在门口。他麻利的帮大妈换上了新罐,不过考验还没结束呢!
(同期:大妈:我老觉得这屋里有煤气味,怎么回事呢?送气员:我给您查查。......您这胶圈有点老化了,明儿我给您换一个吧。还有您这罐口怎么用减压阀呀!这是给更大的罐用的,有安全隐患,也得换)
没想到这一查还真给大妈查出了点问题。小伙子的业务水平还真不赖。
(同期:要是着了火您别慌,拿块潮湿的布把罐口顺时针拧上就行)
小伙子谈起业务对答如流,记者也是心服口服。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位小伙子姓张,今年才20岁。
这的气基本都是我送的,群众有什么问题我们就都应该认真解答,我们干的就是这一行。)
带着一股敬佩之情,记者再次来到呼家楼站。听完记者讲述整个采访过程后,该站的阎站长神秘的拿出了个小册子:《呼家楼站管理标准》,那里面记载这各项服务标准。
原来呼家楼液化气站的职工们早就做好的应付各种问题的准备,难怪每个问题他们都能对答如流,更难怪客户都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面对百姓的信任,他们更要做好本职工作。于是在党员的带头下,各种利民便民的制度就应运而生。
(同期:公司党委书记:呼家楼站曾自发主动的制定了一些列规章制度,公司党委得知后非常赞赏,派人进行指导完善,这份制度也成为公司各站工作标准的蓝本)
正是在公司党委的帮助下,工作标准的日趋完善,同时胡家楼站的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十几年来,他们在赢得客户赞誉的同时,也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同期:站长:我们开展的送气服务,一方面为我们赢得了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赢得了经济效益,例如送气服务就为站里增加了收入,每个职工的生活也得到改善,使大家更有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
优质的服务带来群众的信任,也带来了名牌效应和更多的收入,这样也就能够激励员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