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活雷锋”
早就听说北京城里有个“活雷锋”宋薛宣,而且还是河东籍稷山县北吴村人。好奇心使我今年“五一”节前乘车千里赴京城,拜访这位新时代的“英雄”。
从北京前门驻地出发,乘车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达北京市大兴区委会所在地黄村。宋薛宣经营的“宋氏综合修理部”就在这里。
在大兴区新华书店楼下一个小门店里,一位身穿黑白红相间服饰,胸前写着“学雷锋义务服务队大队长”字样的中年男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给围着他的几位顾客配钥匙,他胸前佩戴的两枚金质奖章熠熠发光,格外引人注目。我想他必是宋薛宣了。
当我说明来意后,宋薛宣一边忙乎手里的活计,一边和我聊了起来。“自己出身贫寒,父母子女又多,小时候家里常常度日如年。但乐善好施的父母每每遇到乡里乡亲有困难,总能倾其所有帮助人。”宋薛宣说。朴实善良的父母给他上了最早的人生课,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爱的种子。1976年,宋薛宣到北京卫戍区当兵,在解放军这所大学里锻炼了8年,又使他朴素的人生观得以升华。他告诉笔者:只有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才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好体现。在部队里宋薛宣入了党,曾荣获6次嘉奖,一次三等功,被北京卫戍区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学雷锋标兵”,并出席过北京卫戍区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1983年宋薛宣退役,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由于他在部队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驻地居民区学雷锋做好事,义务为群众修锁配钥匙,便和当地许多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亲切地把部队所在的大兴区称为第二故乡,并决定在黄村筹建一个综合修理部。他以15元为资本办了个修理部,开始了艰难的起步。为了办好自己的修理部,宋薛宣刻苦学习修理技术,不断购买修理书籍,后来又配备了电脑自动配钥匙机,他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在营业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宋薛宣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继承部队的好传统,立足岗位学雷锋,把部队里雷锋精神带到地方。起初,他为军人和残疾人配钥匙优惠50%。后来他在学雷锋日、三八妇女节、助残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九九重阳节全免费为群众修锁配钥匙。据初步统计,15年来,他每年为社会义务修锁配钥匙贴本都在万元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宋薛宣在学雷锋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个人学雷锋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动更多的人学雷锋,才能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1987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学雷锋义务服务队在宋薛宣的倡议下,在当地工商部门和个体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了,宋薛宣担任学雷锋大队大队长,从此一面鲜艳的“学雷锋大队”红旗在北京市大兴区上空飘扬起来。他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成员逐渐由几个发展到几十人。成员中有修锁配钥匙、修自行车、修眼镜、修手表、修鞋、理发、照相等各个行当的。他们不怕酷暑严寒,克服种种困难,自带工具,上街头、进工厂、下农村、到学校、赴军营,义务为群众服务。据初步统计,学雷锋服务大队10多年累计已为社会免费修锁5000多个,配钥匙10万余把,修表3000多块,修鞋5000多双,修自行车2800多辆,照相2000多张,修眼镜8000多副,理发9000余人。
同情弱者,乐意助人,扶贫济困。10多年来,宋薛宣在学雷锋的道路上走过了一串闪光的足迹。久而久之,“活雷锋”宋薛宣的名字在北京市大兴区乃至整个京城不胫而走。他无数次受到北京市及大兴区各级领导的亲切接见。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亲自到大兴拜访过他。他曾荣获“北京市双优青年”、“北京市先进青年”,北京市大兴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政协好委员”等称号。
面对如此多的美丽光环,宋薛宣告诉笔者:“我要把这些看做是对自己更大的鼓舞,更大的鞭策,我要学雷锋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