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潘滢 李煦)2月27日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四,记者早上8点就赶往北京市西城区的月坛公园,在公园内的人才交流中心与前来寻工的外地农民工一起,亲身体验了艰难的
“寻工8小时”。
自从北京市西城区劳动局在月坛公园内开办一家人才交流中心后,这里每天除了前来休闲健身的本地居民,更多的是大批进京寻找工作的民工。记者一出现在公园门口时,就立刻被错当成是招工老板被团团围住.
“我每天早上八九点钟来,下午关门时候走,这已经是第六天了。”来自内蒙的张志军无奈地对记者说, “简直像来月坛上班似的。”
记者看到,只要一看到有城里人打扮的走过来,张志军和身边的“哥儿们”就赶紧偷偷凑上去。因为在月坛交流中心这样私下的“交易”是违反规定的。
张志军管这样的寻工方式叫 “碰工”,意思是只能凭运气碰,这里每天都有五六百人的流动大军,能不能碰到好的“老板”、好的活,都得看运气。
24岁的张志军来北京已经三个多月了,在来月坛找工作之前,一直在北京王府井的一家洗浴中心干内保。
“每天都是夜班,活又多,累死累活一月才五百多。”张志军在过完正月十五之后终于一狠心辞了工,加入了京城寻工大潮。
像月坛交流中心里面聚集的大部分人一样,张志军没有什么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专长或技术,只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经历。干过售货、理货、搬运、餐饮、服务、护理、保安等很多工作,他引以自豪的是自己曾在南方做过药品的销售,所以做一个提成高的业务人员是他最理想的工作。
“底薪多少没关系,关键是今后能不能做得开。”能说会道的张志军相信自己能靠业绩“赚大钱”。然而他也说,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好工作,也会先去做做水暖、建材一类的杂工。“先生存再生活”,张志军对现实和理想之间想得很明白。
上午10点8分左右,张志军终于在公园的北门附近围住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招工者,上前打探是招做什么工作的。招工者明确表示只想招几个做会务工作的女孩,然而张志军并不放弃,再三询问是否有其他工作机会。招工者随即问他有没有驾照,如果有驾照可以考虑一下。张志军支吾着回答说没有。
月坛公园的人才交流中心有一个专门供用人单位和求职双方见面洽谈的大厅,上午11点15分,记者跟着张志军买了3元钱的门票进了门。大厅里有大概二十几家招工单位,拥挤着几十名求职者。
张志军在大厅转了一圈,然后瞄准几家招收业务人员的单位逐一进攻。11点25分,张志军来到“北京金鑫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招聘桌前,填了一张申请表。他对“底薪800加提成”的待遇还是相当满意的,当被问道有什么相关工作经验时,他讲述了自己以前做保险时的经历,还特别加了一句“我还念过市场销售的大专呢。”
给那家房地产公司留了联系方式之后,收到了一句千篇一律的“等电话通知你面试吧。”然而张志军并不泄气,又接连到几家物流公司、新产品推广公司、保险公司的招聘台前作了自我推荐。当然都是以“回去等通知”作为结尾。
只有一家技术开发公司例外,11点50分,当张志军前去询问时,居然被十分热情地要求留下联系电话,但他反而赶快走开了。“这样的地方招人肯定要先培训”,张志军悄悄告诉记者,“培训要交不少钱,培训完虽然保证上工,但经常是干不到一星期就把你炒掉了,其实他们就赚培训的钱。”张志军笑着说,“招工的比被招的还热情,里面肯定有问题。”
中午12点10分,张志军从月坛公园出来,去旁边的批发市场地下买了一盒盒饭。地下批发市场里挤满了中午休息的求职者。张志军和大家蹲在一起,边吃边交谈各自一上午“碰工”的情况。
张志军告诉记者,他和两个老乡目前住在小红门附近的一家地下旅馆,每人每天要花掉30多元的生活费,所以经常是连公园中间职介大厅3元的门票都买不起,只有在外面等那些零散的招工人员。
吃过午饭,张志军决定再回到公园内碰碰运气,如果3点还找不到就打算回去了。“这里面很多人几个月,甚至好几年都在里面混,有本事的刚来就走,找不到的老是找不到,像河床底地下的淤泥一样,堆积在这个园子里。”张志军不打算像他们一样做淤泥,“要是这个月完了还找不到,我就和老向上南方去,推销我们内蒙的药材。”
下午2点25分,张志军突然接到了一个老乡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西客站那边有个“好活”,让他赶快来看看。张志军显然很兴奋,决定立刻就去,“不管怎么样,肯定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谁知道这个小机会里头没有大机会呢?”
下午3点整,张志军与记者告别了,又登上了他的寻工求职之路。不知道这一次他是不是可以离自己的理想又近了一步。(完)
|